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武林旧事》的作者是四水潜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把自己的真实姓名隐身了。我们现在知道了它的作者,是一个叫周密的人。周密祖籍是山东济南华不注山下,但他没有在此地生活过一天。靖康之变后,他的五世

《武林旧事》的作者是四水潜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把自己的真实姓名隐身了。我们现在知道了它的作者,是一个叫周密的人。周密祖籍是山东济南华不注山下,但他没有在此地生活过一天。靖康之变后,他的五世祖携家逃难,南迁到了湖州。他和临安城的关系似乎更要贴近些。他在人世生活了六十六年,但注定和临安城有割舍不开的缘分。他不是临安城人,他的人生的历程却是围绕着临安城而展开的。尤其是南宋灭亡后二十多年里,他是作为一位隐士或遗民一直在临安城盘桓至死的。
《武林旧事》这本书是周密在元朝写就的。一般人看来,宣扬前朝繁华盛世自然是对当下政权的不满,这是他不敢署上真实姓名的主要原因。周密的老家湖州,有四条河,曰苕水馀水前溪水北流水,这是它使用四水潜夫的隐秘。
《武林旧事》写南宋临安城的富庶和繁荣,写都城的热闹和豪奢,还写了皇家的祭祀仪典,也写了街头的百戏喧嚷。写了城市的规制和建筑,写了市井的掌故和吃喝住行,写了节日的内容和人们过节的心情。有人说,看《武林旧事》看到了热闹,那仅是看到浮皮,你要看到周密破家丧国后的眼泪,这是小说散文家言;有人说,宏大叙事的话语之下,给我们留下几个空洞的事件名称和一系列枯燥的干巴巴的时间纪年。只有周密的《武林旧事》呈现出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实实在在的生活画卷。这是历史学家言。
我不写小说,也不研究历史。我觉得《武林旧事》这样的书,买了来,放在书橱最隐蔽的地方,在最最无事可干的时候,偶尔翻翻。不想看了,再放回原处。晚上睡觉了,你就可以在梦里逍遥地在勾栏里听小曲,在平康诸巷点花茶,支酒,在街衢中听吆喝,看杂耍,吃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小吃,喝一种叫五苓大顺散的保健饮料……
看书是次要的,但做梦一定是关键的。
第二天,你醒来了,悄声对自己说:“我也在宋朝生活过了。真的很好。好好的。”

早就听人说,中国的文人最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选择是宋朝。因为宋代的皇帝没有砍过一个文人的脑袋。但要是你看了《武林旧事》,你会觉得作为一个老百姓,如果能生活在南宋的临安城,那是会更惬意和更舒坦的啊。
《卷六•骄民》记载“都民素骄,非为风俗所使,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要说做一个皇城根儿下良民,有何好处?听周密一一道来:
1、吃喝。南宋的吃喝,那不是一般的吃喝,那是经过老宋朝几代文人考察百姓生活的细节斟酌、揣摩、总结出来的。为什么说宋朝的平民生活处处显现着知性隽永的光泽,洋溢着实在温馨的乐趣呢?你看《武林旧事》列出的菜单有八大类二百三十五种食品,从蔬菜、水果到肉类,从腌制、凉拌到烧烤,从飞禽、走兽到鱼虾、从糕点、熬粥到酒水饮料。品物之盛,数不胜数。话也说回来,想吃可以,总的拿银子吧?那好办得嘞——官家每年有多次庆典圣节,册封呀、祭拜天地呀、官家的生日呀,这时皇帝就下文告了,赐给临安城军民一些“皇榜钱”;老天下雪了,就像今年我国南方遭遇五十年不遇的雪灾,那就发放“雪寒钱”;天下雨老不晴或者老晴着不下雨,那还得赈恤。这下就不能只给钱,还得有粮。这个钱和粮,不能只官家出,那些大家富户也得出一份。
2、住房。南宋临安城的住房制度一直没有改革,弊病当然有,但对皇城百姓有利啊。皇城有一些廉租房,租金便宜。这些百姓租赁公家的房子,一年了,连一个铜板儿都没交。也不是住户不交,下文件了,官家高兴,给免了。
3、做买卖。大小买卖,多少总得缴点税吧。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呀。再说大宋朝虽然偏处江南,临安城这地界也有几代的苟安,又是热闹都城,买卖好做呀,都挣钱了。可是官家高兴呀,税也免缴了。做买卖的“终岁不尝一鐶,”好。又是一个铜子没缴。
4、看病。人吃五谷杂粮,总有个病有个灾。皇城设一施药局,专门对付看病抓药。那个时候,南宋就有医疗制度保障机构,真是了不得。不过具体能保障到什么程度,那也不好说。有,就是社会进步啊。
5、养息。生下孩子了,养不起,怎么办?政府有一个慈幼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福利院,由政府负责抚养;年龄大了,丧失劳动能力了,又没有儿女依靠的。可以申请到政府办的养济院。这养济院相当于现在的养老院,不过不用掏自己的腰包。
6、死葬。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了,没有人管,倒毙路途有碍观瞻呀,不讲卫生呀。这些五保户怎么办?国家也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办理安葬的诸多事宜。这个机构叫漏泽院。
不知道你对周密说的这些生活保障叫不叫好。我是叫好的。南宋朝廷不仅自己要运转,还要给北方满身腥膻的胡族进贡,更要顾及百姓的生活保障。真是难能可贵。所以周密心里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感叹到:“民生何其幸欤!”把这句文言文翻译过来,就是“老百姓真是好好幸福呀。”

《卷六•诸色伎艺人》记载:“学乡言。”
嘛叫学乡言,就是学说方言。现在如果有个人会说几句方言,那不算本事。要把方言说得有趣,能逗乐子,能凭借此技挣钱,能吃口饭,能当个正当的职业或行当来做,不简单。
现在只有说相声的人,你比如说像郭德纲这样的人能做到这一步。但他说相声,也不能老说方言啊,最多是一个段子里说那么几句或十几句方言吧。可见在南宋临安城,靠说方言就能养家糊口,端是了得。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临安城的市井文化生活也真是繁荣和全面啊。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倒是有些变形,它不是从生活中来的,离大众的生活太远了。
模仿乡音,学说方言,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在南宋,在临安城,是不是临安城之外的地方口头语言就都属于方言。周密这个记载,很是让我大吃一惊。难道说南宋那时也提倡说普通话。如果这样,那南宋的文化水平着实是不得了。也可能都城的语言压根就是强势话语,其余的不是方言也不行呀。
我口拙,普通话学过,学不好,就放弃了。现在还是一口地道的方言。只是走南闯北多了,方言中也夹杂着外来因素,有点南腔有点北调,还有点不好意思。有一个说普通话挺溜的朋友卷着大舌头对我说:“你咋不学普通话啊?”我答道:“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说什么?”朋友笑着点着我的鼻子,骂道:“活鬼,活鬼呀。”
我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