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今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民族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并提出“强国必先强教”的理念。这说明国家把教育
今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民族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并提出“强国必先强教”的理念。这说明国家把教育提上了重要的位置,此举可说是对中国教育逐渐商业化、功利化的“拨乱反正”。近年来民众对教育的诟病日见增多,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教育观念狭隘、教育认识表浅、教育行为功利,导致了中国早期教育混乱、小学教育死板,中学教育沉重、大学教育迷茫的局面。(引自《中国教育问道》,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个观点是否有失公允,只能有待学者们去讨论。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择校、乱收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改革未见明显成效,却是不争的事实。
人们时不时的可以看到有关大学生卖肉、大学生当保姆当修脚工的报道。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认为它是中国教育的特色,认为它体现了在我们国家,职业没有贵贱,岗位不分高低,大学生一样可以当保姆当修脚工。然而国家和家庭投入那么多的教育成本,其目的决不是为了培养屠夫和修脚工。这样的教育决不可能担当起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任。
教育应该贯穿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成长过程之中,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而我们的学校播种了些什么?可见目前出现的校园暴力、逃学逃课、迷恋网吧、论文造假以及大学生就业困难等不正常现象,教育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教育不作为的责任又应该谁来负,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现在《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的责任在国家”,这是《纲要》的一大亮点。国家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誓言要采取诸多措施加以保障。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些都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明天充满着希望。然而《纲要》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才是民众的期待。所有这些在纲要中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到是看到了许多冠以“逐步”字样的模糊表述:
如:逐步推行小班教学;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逐步推进监事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这样的“逐步”《纲要》中共有21处。如何落实这些“逐步”,才是人们的期待。
这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当中,也有一项明确时间表的目标:就是“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但在此之前,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2006年,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再次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教育部在2010年的年度工作要点中,就明确表示,“2010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这个4%的目标为何一再承诺而又一再推迟?国家的政策法规如此的不守诚信!谁又能保证这一次的“逐步”是不是又是画饼充饥呢!人们又怎么能够确信这么多的“逐步”这一次就一定能够落实呢!
既然国家把教育提高到关系“民族复兴”的高度,又提出“强国必先强教”的理念。那么各级政府就应当千方百计促成《纲要》的实现,让国家政策能够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