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结束“文革”,恢复高考三十年了。将来人们在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一定会把这两件事做为标志性事件予以浓墨重笔。在新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醒目的拐点:政治上争斗不息,经济上频临崩溃的中国终于有了更新的迹象。中
结束“文革”,恢复高考三十年了。
将来人们在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一定会把这两件事做为标志性事件予以浓墨重笔。在新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醒目的拐点:政治上争斗不息,经济上频临崩溃的中国终于有了更新的迹象。中国彻底摒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荒诞理论,转而把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首要矛盾来解决。
那个处于不停革命疯狂臆想中的社会,终于退下高烧回归正常。恢复高考,是为解决社会生产力落后这一矛盾所做得必要人才准备。没有掌握高端科学技术的人,解决矛盾只是一种奢谈。
最近看到一些纪念高考恢复三十年的文章,相当篇幅感恩高考制度的恢复。认为自己的命运由此一步登天而直上云宵,成为历史幸运儿。字里行间渗透着感恩戴德的臣民心态。
这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吾辈只配受制于人的深深烙印。
但是,纵观历史的走向,恢复高考不仅是停考十年考生的幸运和侥幸。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当时的决策者符合民心、顺应历史需求的正确决策。
重温建国到“文革”的短暂历史,我们会奇怪当时的领导人在建国后为什么不重视建设,却要继续革命。自己已经建成了新中国,还声称只有破坏旧世界才能建设新世界,在自己建立的制度下鼓励着动乱发生。
三十年前的中国已经有十年“文革”的祸害,向前追究还有所谓引蛇出洞的“反右斗争”和“四清四不清”等多次运动的折腾,百姓不堪其扰,几近民不聊生。
如果仍“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斗下去,这个国家经济势将破产,中国共产党也许早于苏共解体。这不是危言耸听--靠权势的高压来维持统治不如收取民心来得踏实,苏联共产党不就是在失去民心的背景下一哄而散吗。
于是物极必返,放弃折腾,建设为重,高考成为必然。
考生命运是在民族命运发生转折的时候走向了光明。没有高考这一行之有效国家选拨人才的制度,人才缺乏和青黄不接的局面,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国家命运堪忧,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何谈个人命运?
小平同志果断地做出了正确抉择,其实是修复了中断多年的中国走向强盛道路。在他自己的三起三落命运里,小平同志有了认真地思索,知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什么--主张恢复高考是这样,主张大量派遣人员出国留学,甚至不怕不回国的思考也是这样考虑。
77级大学生的概念还隐含着一种历史的必然,那就是社会和现实的高度需求。中国只要走经济强盛的道路,就必然选择他们走上历史的舞台。
参加高考,这是一个本不应该剥夺的权利,却被无端剥夺了十年。中国的百姓习惯了对官府的感恩戴德,本属自己的权益,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是奴性的谦卑,也是现代公民基本素质的缺失。
如果有庆幸的心态可以理解,因为历史的弯路没有太长,让77级们最后赶上了在社会舞台展示自己的机会。
感恩却不必了,本来就是你的权利和机会,现在归还给你了,没有必要诚惶诚恐了吧,没有必要为晚到的权利感激不尽吧。
77级们现在倒是应该真诚地反思,怎样才能不让历史上的各种荒谬重演。因为77级们已在各自领域有着权威地位,可以左右历史的进程了,至少在本单位就是如此。
那就少来些人际的争斗,多按顺应历史、符合民心的标准来做人做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