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站在操场外看孩子们军训,无聊的家长开始了有聊的谈话,我有幸做一忠实的听众。家长们到一起孩子的话题永远是悠长的。这次的内容也无非是为孩子的将来怎么做铺垫的讲演。一位头发像是打了蜡的家长在夸夸其谈:“我准
站在操场外看孩子们军训,无聊的家长开始了有聊的谈话,我有幸做一忠实的听众。家长们到一起孩子的话题永远是悠长的。这次的内容也无非是为孩子的将来怎么做铺垫的讲演。

一位头发像是打了蜡的家长在夸夸其谈:“我准备把孩子的户口迁到西藏,我一个战友在那里一个地区做区长,让孩子在这里上学,六年后,让孩子从那里参加高考。”继而简述必行的理由,今年他一个本地的战友就是那样做而见了成效,高考成绩400多分上了北京一干部学校,而本地的录取分数线却是将近600分,相差100多分。他说的轻松明了,我听的目瞪口呆。

对于中原的考生跨省择校去外地上学,身边早已不乏此事,但多是用钞票为孩子筑就的求学之路,去外省市投资或买房购置长期‘饭票’,目的就是孩子将来能在那里参加高考。毕竟能去投资购房的还是少数,工薪阶层的孩子为了求学之路,只能另辟捷径。

今年曾听家有孩子参加高考的一同事发过牢骚:“河南本科录取率不到18%。而天津的本科录取率竟高达90%!我们的孩子因为出生地,就比人家低了一个档次,同等的分数下,人家可以上全国重点大学,我们连个好的专科都上不了。”可到了就业时,学校的招牌、手里的文凭又是首要条件,都说河南的学生勤奋刻苦,是经得起考验的资源,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这样就驱使那些有钱、有门路的家长让孩子曲线上学,而留守的平民孩子就这样简单的被否定了未来的求学之路。

我听的目瞪口呆的原因是我们怎能去挤占西藏孩子上学的份额,那里的孩子上学要比我们艰难的多,我心生不忍。现在让孩子上个本科的愿望已经不算过分,但18%和90%本科录取率的差距,就这样让我们的孩子输在出生地上,谁又会心生不忍呢?难到这些是我们做家长的错?错把他们生在了一个不该降临的地方?

降临在中原这块土地上的孩子们在求学的路上,笑声远没有叹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