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诡道(十二)
作者:吴山时间:2025-05-04 04:18:08热度:0
导读: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是用哲学的话来说是社会上的人,那自然都有亲人,即便是试管婴儿也莫之能外,而富翁和高官的亲戚又特别多一点,正是亲情维系了社会伦理关系,构成了不同于其他范畴的“人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是用哲学的话来说是社会上的人,那自然都有亲人,即便是试管婴儿也莫之能外,而富翁和高官的亲戚又特别多一点,正是亲情维系了社会伦理关系,构成了不同于其他范畴的“人伦文化”。
“苦难同当,祸福同享。”谋求家庭幸福,达到“富康”的境界,是每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官员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官员掌握着国家利器,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实现这个的目标,于是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裙带关系”和“父显子贵”历经千年风雨不灭。
对“用人唯亲”之垢,中国之正统人士多持批判态度,常常用“一人得道,仙及鸡犬”来比喻,多含讽刺意。到了“文革”时期,街上的“大字报”、漫画等大多是关于批判“鸡犬升天”的,字里行间能读出愤怒和咬牙切齿的声音。问题是批判归批判,这种现象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官员冥顽不灵吗?是口诛笔伐不力吗?或者是生存的土壤过于肥沃?
不!存在就是道理。
那是学者们都忽视了一个奴隶、封建社会一个铁的事实,“一人犯罪九族遭殃”,你想想,古人伴君如伴虎,一人触怒龙颜,牵连九族,你升官了,亲人不沾你一点光,你得罪了君王或朋党,亲人却要和你一齐同赴刑场,岂不冤哉枉也!再说了,人心隔肚皮,有什么人比亲人更能稳固权力,所谓的忠臣只是死后找不到谋逆的证据,但此一时彼一时,那个造反者不是曾经的忠臣、良民,谁又敢担保他们到老死都没有夺权谋位之心?正是这样的疑虑,千百年来“鸡犬升天”有了广阔的市场。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革命战争时期,或建国初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是迫于形势的一句权宜之计。
“用人唯亲”递延权力现象在现代的官场更是被演译得淋漓尽致。老头子当上“一哥”,抖起来了,财会、人事、执法等权力机构,当然要安插亲信,不是有“内举不避亲”的说法吗?我媳妇买菜会讨价可以就做出纳,儿子胆大就管执法,女儿细心就理人事,反正管钱掌权的部门让亲人去做那是铁定错不了,最起码一点,不论那个弄到钱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不用担心搞内耗,不用担心在推荐、测评或选举的时候丢“票”,毕竟是天生的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代表人物王昭耀当选副省长后,其在某县师范学校当化学教师的妻弟杨枫,成了淮南市气象局局长,后改任宣城市委副书记;其妻二弟,一个普通的货车司机杨誓信升任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后又调至宿州市委组织部任职;而其曲艺演员出身的妻子及其身为普通公务员的大儿子王伟,也先后做上了省直机关的正处级官员。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电力、交通、能源等垄断部门搞人才“自产自销”,教育、卫生部门也不甘示弱,来个“关门照顾”,行政执法部门便来个“优先考虑”,反正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这样一来,把好好的共产党的行政事业单位当成了自家的酒楼,弄得乌烟瘴气。《干部任用条例》列举的直系亲属回避制度,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纸空文,用来吓唬人的东西。也难怪!这么多年了,《干部任用条例》从试行到正式颁布,光打雷,不下雨,还没有听过有那个官员因“用人唯亲”被查处,更令人放心的是这个社会很开明很民主,逮住谁算谁倒霉,没有了“一人犯罪九族遭殃”的风险!
当然,也有小心谨慎的,毕竟“纸老虎”就在那摆着,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来真的,再说了众目睽睽之下“用人唯亲”也不好交差,毕竟天下之大,谁也不能一手遮天,封住悠悠之口!那就来个“等量代换”吧!大家都是法人代表,好办得很,你帮我安排侄子,我帮你安置儿子,你进两个,我入两个,既堵住了众人的嘴,又达到了双向交流的目的,将来提拔再来个“同步高升”那就完美无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