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杨帆教授在课堂上训斥学生交了论文就走人、不留下来听课为“欺骗老师不道德”,结果被某女生斥为是些“无聊”的话,广大学生网友更是对教授群起而攻之。在参与讨论的人群中,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杨教授说的那些与学生学
杨帆教授在课堂上训斥学生交了论文就走人、不留下来听课为“欺骗老师不道德”,结果被某女生斥为是些“无聊”的话,广大学生网友更是对教授群起而攻之。在参与讨论的人群中,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杨教授说的那些与学生学业无关的话,是不恰当的,整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由此我产生了以下一些疑惑:
第一,教师在讲台上到底该向学生讲些什么,是否除专业知识之外的话一律不能讲。老师是否在课堂上有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方面教育的义务。有没有教育他们怎样做人的义务。如果有,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和其他人士认为杨教授似乎不该谈与他的经济学内容无关的话题。如果没有,为什么又要求老师们将德育贯穿教学过程,要求老师在课堂担当”传道“的角色呢。杨教授在课堂指斥学生那样做是“欺骗”行为,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到底算不算尽师道,算不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算不算浪费学生时间,算不算是些“无聊”的话。
第二,教育的方式除了说服教育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比如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斥,甚至对学生采取必要的惩戒手段。说服教育是否就是万能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对那些采用说服教育方式实在不起作用的学生,如果学校不能开除的话,那老师对他怎么办。是否任由他来带坏其他同学。是否任由他来挑战老师,是否任由他来危害学校和社会。需知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的社会破坏力也是相当大的。高校学生不认真学习,教师将学生“挂科”,或者将成绩予以公示,是否就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这算不算是一种惩戒。是否训斥了学生,惩戒了学生就一定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就显示了教师教学方法的简单粗暴。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是人格的尊严大还是师道的尊严大。如果在课堂上有个别别有用心的学生故意挑衅,弄老师难堪,那老师是忍气吞声维护师道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还是奋起反抗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呢。教师首先是“人”还是首先是“师”。如果承认老师首先是“师”的话,那一个将人格尊严放在次要位置或者缺失人格的“师”又有什么值得尊敬。如果承认老师首先是“人”的话,那么为什么杨教授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又错了呢?
第四,到底教师的教学水平该由谁来判断。如果学生能对自己的老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打分了,说明学生比老师厉害,那老师还站在讲台上干什么,应该是学生上台教育老师才对呀。学校的教务部门是干什么的,教学研究室又是干什么的。如果他们不是抓教学的话,那为什么要冠以“教务”、“教学研究”之类的名衔。既然有责任和义务的话,为什么不深入课堂。学生的学分由教师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由学生评价,这样教学双方都有把柄在对方手中,可谓互相制约,结局是要么“鱼死网破”、同归于尽,要么双方妥协、互相包庇。这样的大学毕业证能有多少含金量,这种现象是否正常。
第五,高等教育到底是办成精英教育还是普及教育。如果是普及教育的话,那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光环由什么来表现。社会通过什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优秀,真正精英。如果是由工作实践来检验的话,那那么多学生读高校混毕业证又有什么用。如果是精英教育的话,那么为什么要招收那么多学生入学。是否所有进了高等学校的学生一定素质都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都提高了。有了大学毕业证就是否就一定是真正的大学毕业生呢。如果不是,那些不能达到真正毕业水平的学生,为什么要准许毕业发证呢?大学扩招必然导致很多素质不合格的学生入学,这些人员对本来很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有没有冲击,这对高校发展,对整个民族文化的构建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大学发展到底是求规模还是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