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我从拥挤的过关人群中逃脱出来的时候,全身像从蒸笼里出来一样已经湿透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是,还不能多停留,因为还要去挤公巴(公交车)。小时候,最喜欢看到贴满相片的墙壁。现在,活生生的墙壁就在澳门
当我从拥挤的过关人群中逃脱出来的时候,全身像从蒸笼里出来一样已经湿透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是,还不能多停留,因为还要去挤公巴(公交车)。小时候,最喜欢看到贴满相片的墙壁。现在,活生生的墙壁就在澳门的入境大厅和公巴上面。每天,我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样,从珠海到澳门,再从澳门到珠海,成为贴在彼此身上的相片,向蚂蚁一样来往于珠澳两地。我们这些外地(主要是大陆)打工一族无意之中成为澳门繁华和浮躁的最好注解。
澳门回归以后,经历短暂的经济下滑,政府随后开放赌权,经济蓬勃发展。据悉,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增加,达300亿之多,2007年人均GDP已经超越香港。但是,民间的不满却日渐上升,对政府的满意度不断下滑。一些社团也开始利用人们的不满向政府发难。从欧文龙的贪污腐败案件曝光到2007年的“五一”游行,人们开始担心澳门社会的香港化。今年“五一”前夕,特首突然宣布,向民众“派糖”每个澳门永久居民获得5000元、非永久居民获得3000元的补助,但是,这一措施的良好效应很快就消失在人们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中。
应该承认,澳门回归以来,大陆民众和中央政府对澳门的繁荣和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中央政府开放了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支持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举措,澳门以旅游博彩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另一方面,每年占据2000万人次游客半数以上的内地民众客观上为澳门的赌场和其他产业带来巨大收益,GDP连年高速增长。但是,在澳门经济繁荣的背后,各种社会矛盾暗潮涌动,质朴宽容的澳门民众心态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对外来劳工的排斥情绪开始蔓延,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流于形式和口号。
现在澳门的社会矛盾成因很复杂,表现也形态各异,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对民生重视不够,普通民众没有从经济繁荣中得到应有的实惠。首先,法制不健全。澳门自视为法治社会,但是,法制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前期对《道路交通法》的争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次,官员腐败现象严重。政府的很多施政措施缺乏民意基础,对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再次,公共服务不到位。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公共行政程序繁冗,效率低下。公共交通服务和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最后,物价飞涨,民众受累。最近几年,澳门博彩业的勃兴和投资移民政策的实施使本地房价成倍暴涨,政府应对不力。同时,物价上涨过快,普通民众无力承受,转而归咎于外来劳工的心态已开始浮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现有的行政主导体制下,政府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注重服务、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保障公平是其中必须包含的内容。澳门政府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资源和雄厚的财政基础,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取决于政府的智慧、勇气和魄力。不思进取只能错失良好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