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人生何为富,山水绕我庐;人生何为贵,闭门读我书。”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骄傲是读书成就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是我们古人读书,因为对书的崇拜,甚至肆无忌惮的张扬它的功利性。读书成就的不
“人生何为富,山水绕我庐;人生何为贵,闭门读我书。”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骄傲是读书成就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是我们古人读书,因为对书的崇拜,甚至肆无忌惮的张扬它的功利性。读书成就的不只是文人儒士的清高,成就的更是万千布衣诸侯,白衣卿相自信而豁达的人生。尽管“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度成为读书人的悲哀,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翰墨飘香,浇铸是我们对浩繁卷帙的深情。竹帛烟销,不改的是整个民族恋书的情节。是啊,从鸟迹绳结到镌金镂铜,哪一样不是满载着人类最美的传说。那是从龟背兽骨上站立起来的华夏文明,那是在竹简里也可以泛青的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可以对着星空喊,日月可以消陨,我们对读书的热爱必定永存。我们可以对时间盟誓,岁月听凭它的流逝,我们对书的痴迷将会不老。
我们爱书,以致爱不释手,以致耿耿于怀,以致患得患失。
商鞅为了统一教化,向孝公进言,成了焚书的始作俑者。明嘉靖帝庸碌无为,却将《永乐大典》视为至宝,更是将《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向哪里这一迷案留给了后世爱书的人。
只因为对于读书的热爱,我们备受折磨。耗尽毕生的编撰,经年累世的保存,防霉防蠹,防火防水,我们对抗着自然的灾难,拼命的从战火中逃脱,为了心中对书的笃爱,就连李清照那样女子,纵然流离辗转,也要携箱提箧。书命多舛,我们的血和着泪,点点滴滴,浸透了历史;我们的爱共恨,起起落落,冲撞着我们那颗伤痛的心。
我们曾经多么渴望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卸却这许多的沉重。缩微图书曾经让我们翘首以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式共享阅读如今已不再是梦幻。我们本该张开双臂拥抱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读书的便利呀,可我们却迟疑了。是太久的等待让我们激情不再吗?还是近乡情怯的情愫,让我们畏葸不前?
的确,当我们的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时,我们痛心了。当网恋,网婚挑战我们的伦理道德时,我们迷惘了,当艳照门关也关不上,我们连整个网络时代都一起愤恨了。是因为网络的发达,我们才不屑于读书的吗?是因为网络的精彩,我们经受不了太多的诱惑,才忘了读书的吗?如果是那样,有罪是网络吗?
回顾人类的历史,每一步的僭越都离不开书籍材料的变革。人类持有千奇百怪的书,有金制,铜制的,有帛书,有贝罗树叶穿制,可没有一样能比得上纸制书给予人类的馈赠。它使知识真正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以最素朴的方式向平民释放着天然的香气。然而就是这样,汉代时依然有“洛阳纸贵”的传说,清代袁枚更是在书非借不能读中剖叙了贫者不能致书的辛酸。如此现实,让我们怎么来期待“有教无类”这一理想的实现呢?这是一个和知识连体的时代,“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初记即可休”再也不可能成为我们拒绝读书的借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网络时代的读书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最廉价最宽泛的阅读途径,是真正的平民消费,它已然为我们迎来了一个平民写作的时代,它必定为我们奠定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使书籍如清风明月,为人所共有。
不要因为你的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你就对网络有偏见。要知道天下霸唱正是由于网上不能卒读别人的篇章,激情写就《鬼吹灯》。不要因为“年年岁岁一床书”成为自己人生恪守的幸福,就否定网上书籍的质量。爱书成癖是一种骄傲,可因此拒绝网络读书未免不是一种狭隘。网络和钱一样,是人们不当的过分的爱使他们获罪。
朋友们,感谢网络时代给予书籍的最彻底的松绑吧,读书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钟爱,而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读书吧,不要计较书是纸制的,还是电子的。只有读书,我们才会拥有合共烟霞受用的率真,只有读书,我们才会抱有只容花鸟趋陪的情怀。正如美国诗人艾米丽?狄金森所说: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向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