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据悉:教育部从下半年开始,师德是红线。补课不论收钱多少,均实行一票否决。问禁补课,看似简单实则难行。因为:禁,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界的终极目标。一流教育,需要一流教师。教育分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
据悉:教育部从下半年开始,师德是红线。补课不论收钱多少,均实行一票否决。问禁补课,看似简单实则难行。
因为:禁,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界的终极目标。
一流教育,需要一流教师。教育分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政中国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以考分与升学率为检验教育教学成果唯一标准的大背景下,高考制度的公平性让应试教育受宠,素质教育无人问津则是大势所趋。
搞素质教育,就是把知识、实践、应用技术一并融合掌握了,重在直接培养学生的感知与应用能力。它的优点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它的缺点是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考评与检验标准体系,所以,无法像应试教育那样,用统考立竿见影就能看到效果。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中考、高考怎么考,全国中小学教师就怎么教,全国家长就得怎么去全力配合。因而,每年暑期与开学前后,补课都会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补课为何经久不衰、屡禁不止?
首先,因为它有市场。“望子成龙”,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为了让孩子不输在“分数线上”,为了孩子能上好一点的学校、名牌大学,孩子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家长们绞尽脑汁请家教、给孩子上各类补习班,就是想孩子不输在分数线上。
补课,搞补习班,既然有市场就意味着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动下,一方愿意补课,一方半推半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拍就合。
其次,各校为了扩大本校的影响力,增加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生源大战中保持优势占据主动,在宣传策略上往往都以“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升学率等主要因素为亮点与卖点,用应试教育成果来捞政绩,换取社会的广泛关注。
强化训练,应试指导与出高分的诱惑,“睁一眼闭一眼”看待补课,就成为一些学校与家长的权宜之策。
现在的办学形式多样化,特别是私立学校的加入,让生源大战越演越激烈。“禁补令”禁得住学校,禁不住培训班,更禁不住一些失德老师课上不讲课下私自办班……
有偿补课,师没有师德,教师的崇高地位在学生与家长心目中沦丧,如何指望其教育出来的学生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让教育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只有全社会上下联动都不补课,学校真抓实干“向课堂要成绩”,学生减负、师有师德、家长与社会各界自然也就放心了。
问禁补课——要想管好老师,首先净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