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旧瓶装新酒”
作者:晴昊时间:2025-02-03 04:09:28热度:0
导读:近日,我读到一册以现代文言创作的文集:《琼枝集》,是朋友馈赠给我的最珍贵的礼品。朋友戏称其是“旧瓶装新酒”,吾思之良久,觉得有点意思,兴奋之余,作文以记之。《琼枝集》,是值得一读的文集。我观其文,笔法
近日,我读到一册以现代文言创作的文集:《琼枝集》,是朋友馈赠给我的最珍贵的礼品。朋友戏称其是“旧瓶装新酒”,吾思之良久,觉得有点意思,兴奋之余,作文以记之。
《琼枝集》,是值得一读的文集。我观其文,笔法细腻,绵里藏针,赞曰,“承唐宋散文之遗风,颇得清代小品文之精妙也”。
有一句老生常谈:“旧瓶不能装新酒”。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瓶也可以装旧酒,如若不信,诸君请将一瓶“杏花村”和“浏阳河”互换一下,即将“杏花村”装在“浏阳河”的瓶子里,也还是“杏花村”,“浏阳河”装在“杏花村”的瓶子里,也还是“浏阳河”;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试验,却给了我点滴的启示。
中国的传统文化灿烂辉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经史子集,诗文戏曲等文艺作品历来就是经久流传,脍炙人口。历代的诸子百家的文章和诗歌艺术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一说起“诸子百家”,大家自然就会想到先秦文学。诚然,诸子百家是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春秋以来,诸子家数特多,因以概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将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诸家,编录各家著作,总括为“凡诸子一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如此说来,这个时期正是“百家争鸣”的“古文运动”鼎盛期。
古人云:“文以载道”,可见文字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的载体作用,而古代的贤哲将书生们的“功德”定位为“立言,立德,立功也”。其中,“立言”就是著书立说的意思。古人云:“文章千古事也”,又有云:“名起文章著”。诸如此类言论,得到了传播,影响后人的为人处事,建功立业,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控诉了封建传统教育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毒害”。例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观念,至今成为了“口头禅”。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那么,不妨以诗歌艺术的发展史来探究其中的意义,分享读书的快乐!
首先,先秦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例如《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萌芽;《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歌,全诗曲折变化,和谐完美,词章瑰丽,运用美人,香草作比喻,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山川,风云雷电,勾勒成五彩斑斓,奇特非凡的境界,形成绚丽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其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以来,诗歌艺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从“古乐府诗歌”中归纳而形成了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体诗等表现形式”的“古体诗”,又称“古风”。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成。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就是一首五言诗歌。诸如此类,笔者就不赘言了。
第三,诗歌在唐朝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颠峰”。这个时期不仅作品和作家众多,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诗体完备,题材丰富多彩,诗歌艺术在历代作品的基础上堪称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般地,唐诗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时期,主要以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的“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五言七律的诗体,完善了七言古诗。其题材由以描写宫廷生活的荒淫无度,奢靡浮华变化为都市风情和正常的男欢女爱,有的写江山之美和边塞风情。而真正彻底肃杀宫廷浮艳诗风,奠定盛唐诗歌基础的非陈子昂莫属。他广泛地吸取“汉魏诗风”中的营养,开辟了唐诗的“领土”。其上承曹植和阮籍,下开李白和杜甫。例如,其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寂寞苦闷的心情,至今仍然有人广为传唱。
盛唐时期,是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其中,最突出的是田园风光派,边塞风光派,以及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大约在安史之乱的前后,出现了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描写田园风光,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人,俗称:“田园派”;另外,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以描写边塞风光,英雄儿女等精忠报国的形象,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生活的影响,这些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诗人的爱国主义豪情壮志与儿女情长,悲凉慷慨与缠绵委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俗称:“边塞风光派”。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由此可见,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诗坛上的崇高地位。李白志存高远,自视很高,自信心极强,他热爱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又蔑视封建官场的丑陋。例如,其诗中有“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仍然成为了某些当代青年的座右铭,激励着其力争上游,奋勇向前!这就是李白的特有风格和个性!杜甫始终以严谨的风格,悲怜的心情关注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命运,反映了其热爱祖国,同情劳动者,憎恨战争的个性特征。例如,《哀江头》诗中有:“人生有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写的是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失陷,诗人触景生情,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还有一首《兵车行》,诗人通过车鸣马嘶,尘埃弥漫,牵衣顿足,哭声震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无穷灾害。一般地说,李白的诗歌源自于《楚辞》,杜甫的诗歌源出于《诗经》和《汉乐府》,二人又都深受到《文选》的影响,乃至于后人称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如此说来,我国的古代文学史上,称杜甫为“诗史”,李白为“诗仙”,不是没有道理的抑或是根据的。
中唐时期,这是诗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诗风革新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追求通俗写实,富有情韵,主要的代表有王建,白居易,元稹,张籍等;另一个是追求“怪奇俊俏,标新立异”,主要的代表有韩愈,贾岛,孟郊,李贺等。究其根源,都承继了杜甫的遗风,经久不衰。白居易等人对杜甫的继承是侧重于正视现实,针砭黑暗,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从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恨歌》中,就可以窥见一斑了。韩愈等人则继承了杜甫在语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