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字
作者:文武兼全时间:2025-02-04 06:13:13热度:0
导读:我对文字的记忆止于明末,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元末,可是毕竟,明代的散文、小品、小说一类的东西,还足以供养我的眼,然而清朝的文化,纵然再怎样丰盛,但总觉得史集太多、说理太多,让人太嫌其严肃有余,赏乐不足。
我对文字的记忆止于明末,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元末,可是毕竟,明代的散文、小品、小说一类的东西,还足以供养我的眼,然而清朝的文化,纵然再怎样丰盛,但总觉得史集太多、说理太多,让人太嫌其严肃有余,赏乐不足。于是,对文字的欣赏到清代就断了,直到民国,才又开始了起来——当然是到白话文倡行以后的民国文字。
总觉得民国时期的文字有一种很绅士的味道,好像可以把人带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重温那一段的历史。譬如张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又或者《秦淮世家》,或者是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亦或如张爱玲女士的《半生缘》、《金锁记》……每一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在非常时期发生的非常的或者平常的故事,让人读后,不禁重又陷入那深深的感触之中。或者人本身就很容易被感动,为了平凡或不平凡的人和事,为了那个或真实或虚假的故事,为了那个已过去却仍可时时记起的年代,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伤怀。
我喜欢沧桑的感觉,特别是回顾历史或触摸历史时的那一种落寞的沧桑。三十年代或四十年代……战时的中国,销烟弥漫,四方哀号,是“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处楼头,悲恨相续”的那一种无奈与伤悲;是“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的寂寥与悲哀。这不是那个时代的功劳,而是那个时代的文字的功劳。民国时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让人为之哀叹,为之倾倒,为之疯狂,亦或是为之落寞与伤哀。这是一种文字,又或者是一种感情,一种民族文化的底蕴的渗透。
民国的文字很特别,因为它经过了中国数千年古老的文化的薰染,与白话文运动的双重影响。民国的文字不似而今的文章,总是刻意去追寻一种气氛或感觉;它总是那么真实,自然,每一字、每一句,都好似浑金璞玉,天然未加凿饰,然而每一个字、每一句都那么巧妙,就好像点心一样,精致、美妙。让人读后不忍释手。
民国文字有一种很强烈的亲和力,让人一读上便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坐在你对面向你娓娓讲述一个故事。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如此。当你读《半生缘》,读《倾城之恋》,读《沉香屑》的时候,就好像这是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此时的你正处在三十年代或四十年代,在上海或战时的香港,在某一个中式古宅,或是西式别墅里,感受这旷世的情怀,体味这世间的沧凉与无奈。
民国的文字就如同它的那个年代一样,充满了风云变幻,充满了沧桑。作家笔下的每一个故事,或激情澎湃,或萧条凄凉,或风华绝代,或落寞萧索……但看来看去总还是有一种旷古的失落味道。让人读罢,就好像是刚刚读过一部历史作品,产生无限的怀念与寥落。就好像是存了十几年的好酒,一经打开,便万事皆结,再无多年等待的那一份兴奋,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凄沧与无奈。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那一篇《民国女子》描写张爱玲处,尽是妙笔生花,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笔,都恰到好处,不觉有什么过分的张扬,反而写出了张爱玲的才气,一代才女就这样栩栩如生的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民国的文字就好像是一种亲切的声音在耳边萦绕,让人久久难忘。
民国文字的精巧,是那种近于天才式的创造。好像张爱玲的那篇《爱》中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是那样的温柔亲切,精致美妙,读了便不忍释手。又好像林语堂在《记春园锁事》里写道:“现在丈夫外逃,小儿又死,母鸽也没心情孵卵了。这小家庭是已经破裂了。”是那样的灰谐而幽默,带着一种睿智与对生活的一种享受心情。民国的文字就是如此,让你不知该怎样去形容它的好来,却又偏偏忘不掉它!
民国的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年代,是一个时期,是一个阶段。没有任何其它的文字可以代替。你甚至可以在众多近代、现代的文章中,一眼将它认出来,因为它是那样的亲切自然,那样的熟悉而富有特点。民国的文字就是那样一种气质与才华的结合物,就如同《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坐在半山那座贵家宅地里的雍容华贵的梁太太,那般的高贵、典雅。
民国的文字,就如同它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样,充满了沧桑,充满了无奈。这是一个年代的生活,也是一个年代的人的心情。一位位的才子、才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用手中的笔,写出了一篇篇极富才气的文章,讲述着一个个平凡或不平凡、惊世或不惊世的故事。
张爱玲说:“传奇里倾国倾城人大抵如此。”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情?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慨?充满着无尽的嘲讽,充满着无尽的无奈。但也只有这民国时的文苑奇女子才能说出这样意味深长,而又充满情调的话吧?
民国的文字有一种凄美。好像是身处高处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那种孤寂,好像是回首往事时的那一种伤怀。就好像我每一次读《倾城之恋》时,突然涌上心头的那一份无奈,或是读《金锁记》时心中的无限伤哀,是读《秦淮世家》是的落寞,亦或是读《风声鹤唳》时那种沧桑之感……民国的文字仿佛便是一条时空邃道,每当你去读的时候,就会跌回那个天下纷乱,四海沧茫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