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前几天出差,偶而用手机看看新闻,有两条新闻的网友回复很让我诧异。一是近期空军在广空召开李峰成功处置空中重大特情表彰奖励大会,给李峰重奖20万元的报道。而有人回复曰:“飞行员处置特情是应该的,他们就该和
前几天出差,偶而用手机看看新闻,有两条新闻的网友回复很让我诧异。
一是近期空军在广空召开李峰成功处置空中重大特情表彰奖励大会,给李峰重奖20万元的报道。而有人回复曰:“飞行员处置特情是应该的,他们就该和飞机共存亡。”、“国家培养飞行员已花了不少钱了,别再奖了!”
另一是通州区空军中校军官冯金胜当街追小偷,反被小偷群殴,群众数十人围观,无人伸手援助或是报警。事件本身让人惊讶,又有人回复曰:“解放军拿纳税人的钱,抓小偷是应该的,这事不用报道”、“傻呀,没那本事就别出头”。
我日。险情纵然可怕,罪犯纵然可恶,我更揪心的是国人竟如此麻木!
当军人被如此认知,我无语愤然。虽然回复只占小部分,但代表一种观点。按照这种逻辑,就别再评什么诺贝尔奖了,因为科学家就是搞研究的嘛!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天性和无私的,那以后子女也不要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了。久久沉思,我想说几句话。
1.公共意识
公共意识不代表民族素质,却反映民族素质。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遗憾的是,好的传统往往只留在书本上,坏的习气却体现在行动中。我们常讲,祖国不会忘记军人,不会忘记万里长征、八年抗日、南征北战,那是因为祖国把这些写入了历史。但祖国的人民似已淡忘,因为“和平年代”的他们不愿回忆。也许有人还记得洪水、非典、震灾中的军人,但大家已习惯让军人作出牺牲,让雷锋的战友去奉献,却舍不得用一颗爱人之心去理解军人。军人牺牲自己,保卫和平,却换来一些人陶醉自我,轻视国防,藐视军人。深究原因,中国人自古重用轻养,用毕即弃。“鸟尽弓藏”已是惯用之手法,“杯酒释兵权”还算客气,“卸磨杀驴”亦不足为奇。89年动乱,阻止解放军进城,杀害军人的是民众,动乱平息后,争先慰问解放军的还是民众。
柏拉图将人生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种境界,中国人暂摆脱了生存的威胁,但远未到生命境界,也就全身心投入生活、享受生活。当军人还在恪守着奉献与忍耐时,别人却已当成一句笑话!抗洪抢险时是最可爱的人,平时就是傻大兵,用得上的时候是甘于奉献,用不上的时候就是待遇比下岗职工强多了。没有足够的尊重,这难道不是在降低军队的威信吗?不是在诋毁军人的荣誉吗?
2.国家政策
很多军人在转业或退伍时,总愿留下兵种符号以为纪念,这种感情,犹如八旬老妇珍藏恋人求爱信般真诚,但不被允许。《中华网》曾刊过文章,为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法国组织当年登陆的老兵重穿军装故地重游,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受欢呼和荣耀,再次接受总统授予的勋章。相比之下,类似的活动对中国老兵就太奢侈了,他们只会在新春团拜会上或接受采访时,按要求循规蹈矩的讲一番感谢的话或是描述一下新中国的变迁,而大多老兵则深藏于民间,表现了中国军人的“优秀品质”。国家对全体军人最通用的优待,是在一些公共厕所边贴上“军人免费”。掏一次证件,换一次免费大便。再提其它政策,多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约米尼讲过: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那些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健康、幸福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这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如果有一天军队不想打仗了,没有人来保家卫国了,难道能够仅仅认为是军人的错?
睁天眼,看看我们钓鱼岛,南海的石油,沿海的渔船,还有中印的边境,世界并非太平盛世,而国人却在充分享受和平,也许他们相信解放军。也许是过于信任,已少有人再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军队。当能腐败是好单位、有“钱图”就有前途,有靠山才能有发展成为导向的时候,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勇士,更是民族精神。其结果将导致军人不“军”,这必然成为国家的悲哀。
明天,我们到哪里再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情怀呢?作为军人,我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