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快近不惑之年,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怀旧——听老歌,看老片,游故乡,念故人,忆往事……。还记得儿时的歌谣:“丢手巾,丢手巾,轻轻的丢在小朋友的后面……。”这种正方形的织物,具有吸水易清洗的特点,一直都是女
快近不惑之年,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怀旧——听老歌,看老片,游故乡,念故人,忆往事……。
还记得儿时的歌谣:“丢手巾,丢手巾,轻轻的丢在小朋友的后面……。”这种正方形的织物,具有吸水易清洗的特点,一直都是女人和小孩的日常生活用品,不但经济环保,还有青年男女互赠作为定情之物的作用呢。如今极少看到有人使用手巾,它的地位已被一次性纸巾取而代之。
小时候有一个爱好就是去街上的小人书店看书,价钱很便宜,从来不愁看书的费用。一间简陋的店铺里放着几根矮矮的长凳,坐着一排排聚精会神看书的小朋友。每年六一儿童节,母亲工作的单位会给每个职工的子女发一些礼物,总少不了小人书,捧在手里那个欢喜啊,感觉那才叫过节呢。看完的小人书收藏在纸箱里,当小人书越来越稀少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成了宝贝,时不时的拿出来炫耀一下,说不出的满足。
女生们还记得那些漂亮的糖纸吗?当年常常在吃完糖后把剥下的糖纸一张张的抚平,夹在书本里,有透明玻璃纸的,有哑光纸的,上面印着好看的图案,非常漂亮。好朋友之间互相交换和赠送,颇有一番乐趣。
儿时常吃的零食,就是小街拐弯处小贩背兜里摆放着的爆米花、炒虾仁什么的。每天上学放学经过的时候,都会掏出一两分的硬币,换来一小纸包的零食,边走边吃,生活也就有了滋味。也怪,这些路边小食吃了从来不拉肚子。看着别人做爆米花也很有意思,黑黑重重的铁家伙,放在那里,一个麻布口袋套在机器前面,把玉米放在机器肚子里,手搅动几下,“砰”的一声,爆米花就出来了,香香热热的,旁边总站着一些人围观。
小时候记忆比较深的,是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常被外面悠长的吆喝声吵醒:“打牛奶,打牛奶,打牛奶哦……。”这个声音就象闹钟一样,提醒我该起床了。常常站在门口看别人打牛奶,那时的牛奶是按斤论价的,三轮车上放着一个大大的铁桶,里面盛满了新鲜的热牛奶。盖子一揭开,一股浓香的牛奶味就传了过来,这味道曾经非常诱惑我,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橡皮筋是那个年代女生们独有的爱好。三个女生就能凑成玩家,两个做桩子,绷着橡皮筋,另一个就在中间跳,从最低级跳到最高级,有各种招式,还有歌谣,既健身,又娱乐。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也可以把皮筋绷在两棵树之间,跳出一身的汗来。
滚铁环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玩具,经济又实惠,男女都爱玩。一个大圆铁圈子,外加一个铁钩子,就能一个人自得其乐的玩耍了。如今这种玩具仿佛已经绝迹了。
记得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才开始接触电视,那时候电视机是很稀有的东西。母亲工作的单位里买了一台电视机,安排了一个很大的房间作为放映室,还对外出售门票呢。例如《排球女将》、《虾球传》、《血疑》、《霍元甲》、《乌龙山剿匪记》等老片全是在那些时候看的。最热闹的是大年三十拥挤在放映室里看《春节联欢晚会》,费翔穿着大红色的舞台装,又跑又跳的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把整个放映室里人们的心都唱热了。那时,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人们必看,大家也通过这个节目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明星和名人。如今大家对《春节联欢晚会》少了很多热情,也许是欣赏水平提高了,也许是见多识广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娱乐节目越来越丰富了,《春节联欢晚会》再没有以前那样让人兴奋和期待了。
自从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一炮而红后,很多港台明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追捧,学生们都成了追星族,喜欢收集港台明星的照片。我记忆深刻的有林青霞、张曼玉、钟楚红、翁美玲、赵雅芝、叶倩文、米雪、郑裕玲等,一般都是两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明星们一个个冰肌玉肤、美伦美奂,连男生们都特别喜欢珍藏。一些港台歌星也常常为我们带来一些脍炙人口的新歌,当时比较流行张明敏、费翔、邓丽君、刘文正等歌星的歌曲,有钱的就去买原版的磁带来听,没钱的就买空白磁带录下这些经典的老歌。那时的《抒情歌曲》我每期必买,然后在班上传唱。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提着小录音机,放着时下流行的港台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说不出的惬意。
坝坝电影是当时比较大型的一种活动,逢节假日或值得庆贺的喜事时,单位或学校就会请来放映队给大家放一些电影。大家自带板凳,坐在操场里,有说有笑的。受嘈杂的环境影响,电影往往看得并不投入,喜欢的只是那种热闹和喜庆的氛围。这个活动一般都选在夏天的晚上进行,边看电影边乘凉。
市中心有条长长的街叫模范街,一到夏季每天晚上都挤满了逛街的人,非常热闹。分析这种情况是缘于当时空调和电视的使用还不太普及,闷热的房间里根本就留不住人,而在物质相对缺乏的八十年代,那些摆满夜市摊子的街道就成了人们晚饭后散步的首选地段,不但可以享受夏夜的凉风,还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即使不买什么东西,看看也是满足的。夜幕降临的时候,小贩们就在街道两边摆满了摊子,出售各种小百货:香纸、纸扇、明星照片、小贺卡、流行音乐磁带、小台灯、劣质化妆品等等,生意非常兴隆。据说这些当初摆摊的小贩,现在都成了大款,究其原因是在那个时候抓住了商机。
八十年代信息相对闭塞,交通也不太发达,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太多的满足。下馆子、看电影、跳舞也就成了人们比较喜欢和普遍的一种娱乐方式。那时流行跳交谊舞,城市里到处都是舞厅和露天舞场,连学校和单位也是隔三岔五的举办舞会。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热衷于跳舞。年轻人更喜欢跳时下流行的摇摆舞、抽筋舞、太空舞等等。想到当时跳舞的场景,感觉到空气都是热的。
有段时间街上流行起了一种喇叭裤。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欢穿着这种裤子在街上走来走去。夸张一些的,裤脚做到十寸大,看上去象扫帚一样,很有趣。
学生时代流行阅读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打小说、席慕蓉的诗集等。这些作者的新书一面世,就会被同学们争相传阅,看得废寝忘食。琼瑶小说的很多内容都不太记得了,却记得很多书名,什么《窗外》、《剪剪风》、《一帘幽梦》、《心有千千结》,她的文字很美感情也很细腻,但受她的书籍影响,学生里发生早恋的现象也非常多。
记得第一次看金庸的小说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