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是成功的通行证
作者:买易时间:2025-02-02 15:30:37热度:0
导读:清末名人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有一天,湖南湘乡老家来信,称府上为盖新宅,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几乎闹到要打官司的地步,甚是不快,欲求助曾国藩的权势。曾国藩收到此信后,联想起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写
清末名人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有一天,湖南湘乡老家来信,称府上为盖新宅,与邻居为一墙之隔的地界发生争执,几乎闹到要打官司的地步,甚是不快,欲求助曾国藩的权势。曾国藩收到此信后,联想起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写的两首诗。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给弟弟曾国潢,并附上张英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家父子兄弟读了曾国藩的信和此诗后,爱心油然而生,胸襟豁然开朗。“让他三尺有何妨”!毅然将地退缩了三尺。曾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其邻居不仅不再与曾家争执,见自家的地很方便曾家,也秉着“让他三尺有何妨”的爱心与宽忍,转让给了曾家扩建新宅。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六尺胡同”。这件趣事中足以反映出曾国藩拥有大的气度和胸怀。。
著名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说过:“气度是与人交往的通行证。”气度决定一个人生命的高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试想,一个人如果胸怀狭隘,没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仅难以成就大事业,恐怕也难以与人亲切地交往,和睦地与人相处,甚至内心也永远感到孤单、寂寞、痛苦。如果我们有宽大的胸怀,那我们就能收揽人心,能使人心悦诚服、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心平气和、头脑清晰、心态平稳,见识、胆识、随之而拓展,为来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气度的人,他们身边一定有很多朋友,他们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很和谐。他们不仅会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更能收获到真挚的友情,在前进的道路上自然就会畅行无阻。
气度也是一种修养。夏锡畴有言:“遇不如意事,需恬静忍耐以处之,若有一丝怨尤之意,便生出许多噪扰,不唯累心,亦且累事。”有些人失意的时候,会自怨自艾,消极颓唐;有的人则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都是一种不利于交往的负面情绪,问题也得不到真正,这种还会有连锁反应,波及到周围的人。真正有气度的人,懂得忍耐和自制,这样的人能够顶得住人生的风雨,最终成就人生。
因此,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修炼荣辱不惊、得之泰然、失之超然的气度:得宠幸时不骄傲自满,失意时也不气馁悲观,将荣辱看得淡然一些,就能心平气和,泰然自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以德报怨,就没有消除不了的隔阂、误会和化解不开的矛盾。保持一定的气度,就会拓宽我们的胸襟,历练我们的意志,那样我们在事业和生活中就能够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