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我还是一个女童时,外公便教我念书习字,记取最深的是那本两指厚的《唐诗三百首》,被我来回诵读,翻得不成样子。如今书早已不知所终,少时这段古诗的启蒙,却使我百事不晓的幼年平添了几分温馥。然而,上下五千年
当我还是一个女童时,外公便教我念书习字,记取最深的是那本两指厚的《唐诗三百首》,被我来回诵读,翻得不成样子。如今书早已不知所终,少时这段古诗的启蒙,却使我百事不晓的幼年平添了几分温馥。然而,上下五千年,煌煌华夏文明孕育出的诗歌,又何止区区五百首呢?从远古洪荒时期原始人的劳动号子到五四以来的自由诗,诗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如一坛自家酝酿的米酒,越窖越香,回味隽永。
狭义的诗,多指全篇含四言、五言和七言的韵文,间有少数六言或杂言;广义的诗,既包括风谣、骚赋、乐府、古体诗、近体诗,又包括词、散曲、自由诗等韵文。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诗坛上都会涌现出一批领军人物,使诗歌大放异彩,令人为之绝倒。而在浩浩彼诗之外,还有一类殊为奇特的诗歌,姑且名曰“怪诗”。列位看官,你道这诗如何怪?不妨听我一叙。
其一,思诡。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中,齐公子借“所有药都齐了,独缺当归”暗示其师父久而在外,当归家团圆了。同样地,以药名入诗也能收到此种效果,如宋代陈亚的《生查子》: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短短一首词里竟藏有相思子、薏苡、白芷、紫苏、苦参、狼毒、当归、远至、菊花、茴香等十种药名,令人叹为观止。数字诗中,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两地书自不消说,便是朱淑真临终前那首有名的《断肠诗谜》,也足以让人玩味再三了: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不回。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消!
谜底为从一至十,作者巧妙地将其隐于凄怆决绝的词句中,名为诗谜,实则悒郁心境的写照,不愧为扫眉才子也。
其它如音拗、义晦、语僻等怪处,倒也不值得费许多笔墨,只这最后一样“形奇”,却是怪诗中的压轴戏,要浓墨重彩的。因我们寻常作诗填词,必先定体裁,尔后合乎平仄韵律,字数、句式亦有严格规定,如此一来,未免显得束手束脚,千人一面。史上偏有那不甘循规蹈矩的诗人,着意在形式上打破俗规,有一种独出心裁的美,风华自足。
首当其冲的,便是由一字句逐渐递增至五、七字句的宝塔诗,如白居易的《一七令·诗》:
诗,
琦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另外,还有通篇韵脚用一个字的同字韵诗,要求两句颠翻成文并押韵的倒韵诗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回文诗,相传为晋代傅咸、温峤等首创,循环往复,摇曳无穷。史载窦滔之妻苏蕙曾作《璇玑图诗》织于五色锦中,共841字,排成纵横各29字的正方图,藏诗3752首,被人辗转传诵,享了大名。谭正璧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说该图按行“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进一字读,皆成文章”,可谓落想超妙,戛戛独造。
又有苏伯玉妻念其夫久而不归,因作屈曲成文的《盘中诗》,足见其锦心妙舌: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直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如果说,以上这两首诗已初见图中藏诗的端倪,那么,苏轼的“神智体”《晚眺诗》则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全诗为:“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通过汉字形体和笔划大小疏密的变化、位置的正反和结构的增减来“以意写图,使人自悟”,其意想之绝令人拍案!普天下爱品怪诗的人,有福了。
怪诗之所以为怪,正在于作者的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古老悠久的诗史上,怪诗恰似老树新葩,以其千灵百巧征服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并将永远炳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