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收拾行李箱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一本书--《霜冷长河》,静静地拥挤在其中,立刻被吸引了。吸引我的倒不是作者的名字,而是它的封面,若隐若现的冰霜长河的背景里,“霜冷长河”这四个书法字,立在封面的最中间,字体
收拾行李箱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一本书--《霜冷长河》,静静地拥挤在其中,立刻被吸引了。吸引我的倒不是作者的名字,而是它的封面,若隐若现的冰霜长河的背景里,“霜冷长河”这四个书法字,立在封面的最中间,字体隽永方正,透着亘古意境的苍茫。在我庄重地端详封面后,依稀地在篆刻的下面看见作者的大名--余秋雨!余秋雨的大名,相信在文化界是无人不知了。
相当长一段时间,出于我个人的惫懒,基本上是没有刻意去读书了,平时出于功利的目的,翻看的一些书,要么是为了速成某些现成的模式,达到个人所谓进步的目的,心血来潮的背诵一下;要么属于无聊地打发时间,属于快餐似的消化。谈不上真正的读书。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好的书籍是能让人思考的,能让人回味的,但在功利的现代,小众的带有文艺性质的书籍已很少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像我,八十年代初的人,在能识字起到大学毕业的相当大部分时间,怀着青春的武侠梦,在金庸,古龙,梁羽生,柳残阳,温瑞安,卫斯理...(中间省略若干人名)等人编织的武林世界中遨游:金庸的家国情怀,古龙的武林奇遇,梁羽生的恩怨情仇,柳残阳的杀掠江湖,温瑞安的奇人异事,甚至还有卫斯理的迷幻世界。实在是太多了,太多的时间生活在武侠的梦中。而我身边的其他同龄人,也有与我相同武侠派的,也有类似言情派的等等,无外乎金庸古龙,琼瑶席慕容。因为言情小说看得少,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记得有次有位同学在语文课堂上看小说《倚天屠龙记》,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是个很和蔼的人,说:“课堂上还是不要看吧,武侠小说其实不适合现在看,等你退休的时候,有大把时间慢慢看。”我想当时相当的同学都不认同老师的这句话吧。在青春的叛逆时代,吸引我们的往往是花哨的情节,夸张的动作,而不是那些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品味的理性的书籍。提起书籍,对国人来说《四大名著》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但是也仅仅限于书的名字,以及记住其中有限的几个人物的名字,对于其中深刻的内涵以及时代的意义,我们很少去关注。以我自己来说,曾经标榜自己是有文化内涵的,除了言情的书籍不看,其他的书,在我学生时代的某一段时间,基本上是来者不拒。曾经很努力的想要看完《四大名著》,结果是:《西游记》孙悟空斩妖除魔惬意地读下去了,《三国演义》魏蜀吴纷争杀伐兴奋地读完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除暴安良痛快地读进去了。以上三本书完整地读完了,对孙悟空的崇拜,对曹操的憎恨,对宋江的抱怨,在某一段时间相当的明显。至于文学史上意义非凡首屈一指的《红楼梦》,我努力地用心地告诫自己要完整地读完,其中的华丽辞藻,甚是吸引我去遣词造句,但读《红楼梦》我如梦游一般,花了一个星期,才勉强看完第一回,很是对不起曹雪芹老先生。书是好书,句是好句,但是我一看就打瞌睡。后面实在是没辄,拜读了几位红学家的评论,但是真正如《红楼梦》的具体内容,却是到今天都没有去拜读。
说着说着偏题了,原意是想说一下读《霜冷长河》的感想的。我读书有个坏习惯,先看开头,再看结尾,其结果就是什么前言后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我拜读了,而书的中心内容,如果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会用时间来慢慢消化。文化大家余秋雨,其实在相当时间我是带着臆想来猜测其人的,因为他的名气!很不负责地讲,除了依稀记得在学生时代读过他的《文化苦旅》,对余先生其他的作品是一无所知,谈不上熟悉,更谈不上陌生,而是因为我个人对文学的不尊重。读书人的事,读了才是事,读了才有发言权,我是没有发言权的。
对于“霜冷长河”这个词句我有深深的喜爱,一则喜欢爱这书法隽永,二则喜爱这个词的意境,“喜爱”带我走进这本书的世界。书的第二章插页左下角写着,封面题字余秋雨,封面篆刻马兰,插页摄影周描坤。这里着重提到这个第二插页,是因为人名“马兰”和插页照片。照片中一男一女在两个石像中间斜靠着,男的是余秋雨依稀能认出,因为在央视青歌赛上看过他做评委,女子很优雅很漂亮,有种说不出来的气质,但确实是认不出是谁的。
自序是思考关于河的,说他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遇见一位异人告诉他:“这位先生,你是不是从小产生过一种遥远的记忆,在一条长长的河边,坐了很多年,在你边上,还坐着一个人,相差大概只有十步之遥?那人就是我。”--这让他笑着摇了摇头也引起了他对于河的思考:“到今天早已明白,自己一生是来寻找河流的,一旦找到,就等候那个季节”,“我上辈子在河边坐了很多年,这是多好的机语。我怎能摇头?十步之外还有人坐着,陪伴着我,是不是他,不要紧,最重要的是长河在流,我坐着。我既然坐了很多年,也就没有错过霜冷季节”。
好妙的机语,我们一生是寻找河流的,我们的生存一直是跟河流息息相关的。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到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到印度河,到尼罗河,到爱情海……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逐水而居,孕育出人类今天的文明。每一条河流在无垠的岁月里慢慢地流淌着,多少次沧海桑田历经巨变,而亘古不变的是它经历过的那些风霜岁月。那么多美好的季节,特有的沧桑,更别提那最有韵味的霜冷季节。
 我的思绪渐渐地被带进霜冷长河的季节,久久地。 
再说后序(代后记),读完了代后记,终于是解了插页照片的惑,那优雅的气质,原来竟然是马兰--我们的余夫人,我算是孤陋寡闻了。因为马兰是我们安徽黄梅戏的首席演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相当的有名气的,实在没想到她还是位功底相当高的篆刻家(十分敬仰ing)!说起黄梅戏,安徽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酸酸甜甜的感觉,毕竟连京剧也是其鼻祖程长庚从黄梅戏演化而去的。但我这么多年在南方晃悠,对家乡的黄梅戏倒是很少关注,也不知道这些年黄梅戏发展的如何,以前安徽台曾推出过《相约花戏楼》,想让黄梅戏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毕竟在严凤英时代黄梅戏还是出了很多名剧的,像《女驸马》,《天仙配》等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但是最终结果如何我并不知晓。余秋雨先生对《黄梅戏》评价很高,说是全国中青年观众最喜爱的剧种,也许是因为他妻子马兰的缘故。但是作为安徽人,听到一个文化大家对家乡剧种的推崇,还是由衷的高兴的。祝福黄梅戏。
书还在继续拜读,其中关于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