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能产生文学的沃土
作者:转睛时间:2025-04-15 18:50:21热度:0
导读:以真实地名作为长篇小说的书名也是比较常见的。叶广芩在谈到《青木川》写作缘起时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在写一篇涉及土匪题材的小说《洞阳人物录》中就提到了青木川这个地名。她当时为虚构小说的需要在陕西地
以真实地名作为长篇小说的书名也是比较常见的。叶广芩在谈到《青木川》写作缘起时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在写一篇涉及土匪题材的小说《洞阳人物录》中就提到了青木川这个地名。她当时为虚构小说的需要在陕西地图上寻找,见此地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猜想那里可能有土匪出没,就把那里的土匪情节虚构到她的小说里去。等到2000年她到周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时,为调查老县城的败落和当年周边的匪患,她才实地到了青木川,也证实了当年的猜想:这里确实产生过一个大名鼎鼎的土匪。叶广芩原本就是一个很富文化意识的作家,她善于敏锐地从文化眼光关照人和事,这一次也不例外,通过逐步深入地对这个土匪的详细调查了解,她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她从一个人写到了一群人,并写到了那群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那片土地,可以说她是为人物立传,也是为土地立言。
因此,这部小说显得非常写实,作者的笔就像导游一样带领我们去青木川当地,去了解那里的方方面面。她通过一个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描写这个地方,如同国画技法一样层层皴染,使这片土地的全貌逐渐呈现出来。冯小羽这个人物带有作者的影子,可以说她行使了作者代言人和小说导游的作用。另两个人物冯明和钟一山,他们一个去故地重游寻找往昔革命岁月,一个去考古研究。小说就是以他们三人进入青木川考察风土人情搜寻历史遗迹展开故事情节的。所以读这部就像读一部探险小说,在一个边远山区小镇探险,在历史深处和人性深处探险。小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给人一种绿意盎然之感,故事情节置于一个绿色的、充满着泥土气息的所在,有别于现在流行的,故事情节发生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和钢筋混凝土高楼林立的环境,商场的竞争,职场的打拼,情场的纠葛,这些虽然更显得富有现代意识,却也充满现代人的焦虑。而读这部小说,绿意扑面而来,人一下子远离尘嚣,顿感神清气爽:古镇,老街,栈道,土匪,绵绵的群山,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历史人文纵深感,舒缓、蕴藉、包容、清新的泥土气息,这些都是这部小说的故事环境。当然,这里并非沈从文笔下的充满忧伤情调的“边城”,更非世外桃源,现代文明气息已经波及这里,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作者并未刻意回避什么,而是如实描写她所见所感所闻的一切。作者的笔在打捞历史,也打捞人心,人心是一口深井,通过对历史的蛛丝马迹,还那些历史人物以鲜活的心灵。
小说多线条并举,从遥远的过去向现实靠拢,小说写了悬疑故事,文化考察,乡村写作,女性形象,这些因素呈现出一种诗性的综合。如果简单地概括,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土匪列传”,它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土匪人物魏富堂,小说开头第一句“魏富堂是在1952年春天被人民政府枪决的”,以这样简洁凝重的史笔话语起笔,为全部情节奠定了凝重的基调。魏富堂是一个非常复杂、传奇性人物。历史的残酷和命运的不可琢磨都集中到这个人物身上。他原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由于苦难而成为一个聚啸山林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后由于一个神秘女人的感染而成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式的人物,名为土匪的同时他也举办学校搞教育向往文明,修桥造福一方等等,多行善事,俨然一个开明土皇帝,或者称为“土匪教父”。如此一个人物对这个地方的影响必定是深远的,但这样的人物也必定不能见容于新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在新中国人民政权建立之初他被处决了。这个人物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谜团,其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复杂而深刻的人性,有着许多历史的沉淀物,几年前曾有人想为大地主刘文彩作翻案文章,其实魏富堂和刘文彩这两个人物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供后人反思。小说也写了这个土匪背后一个神秘女性谢静仪,而这个能让一个土匪头子有脱胎换骨改变的神秘女性,她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和传奇,她有着怎样非凡的力量,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等等,这也是一谜。简单地说,这部小说的中心情节就是围绕这两个非凡人物的人生谜团的展开的。当然也牵涉到许多其他人物,比如魏富堂那五房夫人一个个如花似玉最后都有着怎样悲惨的命运,她们的命运都和魏富堂有着谜一样的联系。
近年来一些陕西作家多涉足土匪题材,先后有贾平凹的《五魁》、《白朗》,赵熙的《狼坝》,孙见喜的《山匪》,贺绪林的《关中匪事》等都是以土匪为主要情节的,还有杨争光,高建群的一些小说也多涉及到土匪题材。土匪,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有多方利益交错纠缠,善恶生死纷然杂陈,命运的冲突,生存状态的极限,都指向人性,可以说是最具文学性的主题。相比较而言,叶广芩这部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集上述作家描写土匪题材之大成,但是,她并不是单一地写土匪,她能把土匪这个题材放在一个更高,更宽广的社会历史环境下考量,写土匪与特定条件下各种社会生活内容的复杂关系,并挖掘其社会意义和文化底蕴。作者明写魏富堂,暗写谢静仪。写前者,有明文历史和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说,而写后者,相对而言就不太容易,没有明确的文字可考。谢静仪的故事只流传于人心,少数知情者把她当作秘密来保守。“冯小羽庆幸自己,凭作家的执著,女人的敏锐,从一张旧报纸开始努力寻找,一个人与众人谎言的对峙,抗拒着众人的遗忘,挖掘出了这段蛛网尘封的旧事。”这段蛛网尘封的旧事就指的是那个对魏富堂有重大影响的神秘女人谢静仪。作者对于这个人物的描写,有更多的猜想和虚构成分,也因为这个人物原本就代表着文化,而文化是一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是一种精神气质,多存在于人的内心。借用符号哲学的说法,魏富堂这个人物代表了俗世生活,而谢静仪代表了精神和文化。这可以说这里存在着一个简单的过渡:从土匪过渡到文化。谢静仪是最后的秘密,代表着作者要表现的文化,一切归结为文化。魏富堂和小说中众多人物对谢静仪的尊重,也就是对文化的崇拜和尊敬,他们要保持一种记忆,坚守一个形象,维护一种信念。这也表明,这部小说的写作,不仅指向某些有限的目标:历史人物,命运悲剧等,而是指向一种深潜内心,不可磨灭的文化力量。作者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叙述故事,最终落脚点却是文化。土匪是历史产物,上述众作家的土匪故事多局限于叙述过去的历史,而叶广芩的这部小说更着眼于当代,有丰富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