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中国的“大师”不断的产生,不断地倒下。从严新到李一,前仆后继,源源不断。为什么?简单归结为上当受骗,未免太幼稚。不是因为“大师”的存在产生上当受骗,而是上当受骗的需要催生了“大师”。本来没有大师,但人
中国的“大师”不断的产生,不断地倒下。从严新到李一,前仆后继,源源不断。为什么?简单归结为上当受骗,未免太幼稚。
不是因为“大师”的存在产生上当受骗,而是上当受骗的需要催生了“大师”。本来没有大师,但人们需要大师。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理,“大师”就被“制造”出来了。“被大师”被玩腻了,上当受骗就产生了。“被大师”在骗自己,自以为就是“大师”;追风者在骗自己,他就是自己追捧的“大师”。大家都在自己骗自己,也相互欺骗。只不过,“被大师”及其吹喇叭抬轿子的(主要是名人媒体)在自欺、互欺的过程中更自觉、更主动,而追风的朝拜者多数是不自觉的、甚至是潜意识的、被动的。
想当大师的人太多,没有大师就活不下去的人也太多,双方一拍即合,你情我愿,卿卿我我。“止痒期”有长有短,如此而已。君不见,遍地“粉丝:漫天“追风”,这就是产生“大师”的肥沃土壤。可怕的其实不是这种“被大师”,而是产生这种“大师”的肥沃土壤。
在这片土壤里,饱含许多无主的灵魂。他们渴望引领,乞求皈依,没有顶礼膜拜,他们就不会照顾自己。“造神”“造大师”是他们“无主灵魂”的狂热需要,拜“神”、拜“大师”是他们无主灵魂的迫切寄托。各种“推手”看准了这种商机,形形色色的“大师”、“神仙”应运而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各种“大师”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人十分精辟指出,这是“中国人科学精神不及格”。科学精神追求理性的诉求,而中国现阶段四处充斥着情绪的宣泄。到处飘荡着无主的灵魂。轰隆隆,铺天盖地的追风;哗啦啦,群情激奋的讨伐。就是不见理性思辨的踪影。追风成为时尚,时尚因为追风。无主的灵魂在寻找依附。从服装饰品到娱乐明星,从商品市场到金融股市,从文化名人到官场权臣,闻风而动,追风不止。追风过后是讨伐,讨伐过后又追风。最奇怪的是讨伐本身也成为追风,而不是理性的检讨和思辨。
李一当初何等风光无限,转瞬就是四面楚歌。轰然倒下也十分奇怪,仅仅是一个知情者的举报。先有“定罪”:淫乱、骗子、“伪大师”,然后在批判中调查,在讨伐中取证。骗财、骗色总得原告、苦主,被告也有待法院定性定罪。什么都不清楚,就闻风而动,大批特批。最锐利的武器是色情,几乎可以挑动每一个人的神经。“大师”的理论学说没有一个人去过问。谁也不知道它荒谬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它如何迷惑了那么多人。一场大批判运动,只有“批倒”了“大师”的快感,幸福了无数人。情绪宣泄完了,其中许多人还要忙着去造新的“大师”,拜自己的神,追自己的风。理智被愚弄,认识在原地踏步。
徒弟打人,郭德纲袒护,一夜之间,一顶“三俗”的帽子扣在了头上。接着就是封杀和追风式的讨伐。文艺界反“三俗”的伟大斗争,从一个小青年打架揭开序幕,到郭德纲勾引女观众结束。这就是文艺界的“三俗”?批判郭德纲“三俗”,没有见到一篇文章从艺术上进行批判。至今为止,不知道他的哪一个作品是“三俗”,哪一些表演是“三俗”,为什么是“三俗”。除了人身攻击的攻击辱骂、江湖恩怨,还剩下了什么?郭德纲可以被打倒,如果打倒郭德纲以后,我们连相声表演的“三俗”是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满街人声势浩大的打老鼠,结果连老鼠是什么都不知道。唯一能得出的结论:“三俗”就是郭德纲,郭德纲就是“三俗”。情绪的诉求是得到了满足,理性的尊严却受到了践踏。没有打倒郭德纲的相声艺术,打倒的却是打倒者自己。
谁有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真理;粉丝的多少,决定是非标准。情绪操控理性,屁股决定脑袋。这片土壤里蕴含的悲哀,绝不是李一、郭德纲个人的悲哀。
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有矛盾冲突,也有宽容和理解。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应是你死我活,血战到底。现在却有人鼓吹一元化,对不同意见者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文革遗风悄然又起,有人甚至公然鼓吹文化大革命好,怀念“十年浩劫”。理性缺失、情绪虚热。
情绪的批判虽然轰轰烈烈,但苍白无力,有时甚至显得邪恶。就算被批者该批,定性总得有依据,定罪总得有“衙门”,批判总得讲道理。制造“伪大师”的最大幕后推手是谁?贩卖、推广“三俗”的最大贩子是谁?稍有理性的人都心知肚明。如今,他们又高举批判大旗,无主的灵魂又跟着冲锋陷阵,到底是在讽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