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决定高度!
作者:家府时间:2025-02-02 23:10:04热度:0
导读:新进的这家公司,老板因管理上想要更专业一些,又着急员工的凝聚力,于是要求我准备一些课题做培训。进这家公司前,我因生养孩子离开社会有近4年,也就是说我有4年多没有做过培训没当众讲过课了。其实我不是专业的
新进的这家公司,老板因管理上想要更专业一些,又着急员工的凝聚力,于是要求我准备一些课题做培训。进这家公司前,我因生养孩子离开社会有近4年,也就是说我有4年多没有做过培训没当众讲过课了。
其实我不是专业的讲师,甚至不是专业的HR出身,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有的,只是以往的工作经验。在诺基亚和好博译工作的8年,是我所有的灵感来源。从学校踏入社会就进入诺基亚公司工作,得以让我从一张白纸时即接触到真正的、专业的职场行为规范与文化、专业的制度与管理、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与碰撞。在诺基亚所得到的训练和经验,终身受用。如今虽然巨人倒下了,我依然自豪曾在他那里受到过他的熏陶和再教育。
在好博译工作了五年。公司最大客户是华为公司,而我在那五年里,无论是在做客服文员,还是PM,还是部门经理,绝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与华为公司有关。好博译是一种单纯的、人性化而又自觉的管理制度,因为公司绝大部分都是译者,是文人,所以整个公司呈现出一种非常简单的气氛,同事间的交往很轻松。制度随着客户的要求会常有一些变动,但无论何种制度,执行起来非常轻松,所以管理也很轻松。而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对错误0容忍、0缺陷的态度,与我们公司的文化是有一些冲突的,但非常奇怪,两家公司却又异常融洽的相处着。所以,好博译的人性化、简单单纯、华为亢奋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职责感等等这些,都曾深深的影响着我。
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我也时常做一些培训和参加培训。这次,在经历两周多的准备后,我备好了1天4个课题的培训计划,并于昨天分两场和全体员工一起进行了分享和学习。
由于各种关系,本来两天各一场的培训变成一天培训两场。于是从早上7:45到晚上8点半,一整天的精神高度集中,到晚上8点半培训完毕,头是痛的,又累,但回到家却反倒睡不着。
回忆着一天的培训。因为时间关系,我主讲的三个课题都讲得很快,很空泛,准备的例子、案例都没得讲;也因为经验所致,讲不出一些灵魂的东西。培训的最后部分是即将实施的新制度的解读。根据制度解读时的员工反馈,包括我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感受。让我的那种感觉更强烈:所谓“思想决定高度”,是如此的属实。于是有了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的冲动。
那句话说得多好啊: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成败!
我本身学历不高,不敢自夸更不敢倚老卖老;对自己也不狠,没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的刻苦,所以不敢称哲思或者感悟,仅仅是闲来翻翻报纸、看看杂志浅阅读而已,毫无资本炫耀。只是凭着工作十一年来的观察和记忆,总结出的这句话,也许会让人有所触动。那就是:人和人的差距仅在思想,其他的如财物、家世、能力等可以忽略不计。
做管理,我是希望不要过多的说教的。工作技能方面的东西我可以手把手的教,也可以将部门工作的安排得很好,这是我的强项。但对于员工的心态、思想、觉悟方面的东西,我不想说教太多,只在有需要的时候稍作提点,而更多的,我是希望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下属能够进行自我提升;因为思想层面及心态,更多的时候还是靠自己去觉悟的。
因为,我也年轻过,经历过那个过程。当时对于上司苦口婆心的说教很不以为然,觉得那是虚伪的高尚。但好在我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虽有点气,但工作我还是尽善尽美的完成得很好,所以最终还是得到老板的赏识给予机会。而随着资历、年龄、职位的增涨,当自己也处于管理层面、责任更多、视野也不一样的时候,心态和思想觉悟才蓦然改变。才知道之前的自己是那么的幼稚,那些不以为然的行为、不体谅的话语,是多么的伤害当时想提携和帮我的上司。好在,当时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还不算太低,虽有气但只是压在心底,不会到处去说;好在,上司一直对我有信心,给予体谅和鼓励;好在,老板还愿意给机会。一切都还不算太晚。所以,我得到了一个平台,包括现在的平台。
如果Tina能看到这篇文章,我要借这个机会对她真诚的说声:“对不起,那时没有全身全力的支持你的工作,是我太幼稚;谢谢你一直给予我的体谅、信心和机会;谢谢你培育了我!”
虽然到现在,自己还是很一般,但我内心深处却有了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结。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尤其是刚入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是父母的宝贝疙瘩,没怎么吃过苦受过累。工余大多和手机亲密无间,都有钻进手机的欲望,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游戏、玄幻小说;职场方面的东西就像是吃剩下的骨头,不肯多看一眼;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推陈纳新;心底里讨厌和排斥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或伤害到他们利益的规范或制度。今天,无论是我身边的员工,还是正在找工作的人,整体给人呈现的是一种颓废的、后退的思想和觉悟。在南宁,我完全找不到在深圳工作时的那种氛围。
我不知道他们内心深处在崇尚什么,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我也曾探问过,结果得到的答案不乐观。
比如,我不理解一些“老资格们”是怎么将“既然(无特殊情况)不参加集体活动会扣分的话,那就将活动改为上班时间进行嘛”这句话说得出口的。还好公司老板当时不在,不然气炸肺去。这固然是考核项,是为了这个团队,但终究还是为了员工个体。
组织集体活动,第一,是公司出钱;第二,直接受益者是员工本人,比如打球可以强身健体,聚会可以活跃气氛增进了解,拓展、培训等是再学习,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这都是个人无偿得到的东西,是能一辈子受用的。第三,可以增加队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凝聚力。这样团队和公司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公司好了,员工才能好。第四,一个月一到两次的活动并不算经常,并且是提前安排,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而将此作为考核项,无外乎就是考查员工对团队对公司的向心力,也是公司希望不要有花了心思花了钱而员工不去现象产生浪费的现象。所以才作入考核项变得有点强制的味道,但其前提是: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不影响,而无特殊情况还不参加的则有点影响。
如果说因为要将此作为绩效的一部分而要将集体活动改为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