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大家日益抱怨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就连国家发改委也承认这些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失败的,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大弱点之一。经济快速发展期间的亿万中国人,无不期待着医疗体制朝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大家日益抱怨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就连国家发改委也承认这些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失败的,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大弱点之一。经济快速发展期间的亿万中国人,无不期待着医疗体制朝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方向改革。
其实在中国岂止是看病难,看病贵,更多时候还要忍受唯利是图观念指导下的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层出不穷呈现于媒体的关于医患矛盾的报导和医生或医疗机构违背医德,任意侵犯患者权益的事件,真的让中国人司空见惯,无可奈何。如何才能让在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下广大的“白衣天使”真正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珍视生命为道德底线,似乎成了当前大多数普通民众的一种奢望。
64岁的W老师是一位退休的药剂师,身体一直很好,每天帮助儿女料理家务、与老友们聚会频频,突然有天发现阴道有些红色的分泌物流出,在医院工作一辈子的她自然有些紧张,立即去某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就医,妇产科主任没有对她做任何检查就轻描淡写的说,老年女性绝经以后的炎症而已,用点消炎药和止血药就可以了。其后的几个月病情时好时坏,于是多次往返于红十字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医,医生依然对她说老年性阴道炎,她说你们给我作个妇科检查看看吧,正在忙碌的医生说:不用看也知道是炎症!W老师再次求医无门回到家中,又这样断断续续地拖了一个月,家人也开始着急起来,于是再次来到医院要求进行妇科检查,要求明确诊断,结果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家人拿到报告真的是心急如焚,第一对历来冷漠的医院诊断有些怀疑,不是一直说炎症吗?怎么就是癌症了呢?第二如果是真的是癌症,那么拖延了几个月病情已经发展到那一步了呢? 
全家儿女陪伴母亲当天就赶往省城,找到一个已经退休的著名妇产科的专家再次确诊,专家让立即手术,但退休专家现在所服务的医院是民营医院,当地社保不能报销,只好到省城一所医学院附属妇儿医院求治,千辛万苦托人找到了妇产科一位副教授,立即收入医院住院,开始手术前的准备。怎奈天有不测风云,W老师的术前检查的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的改变,于是医院立即决定停止手术,马上请心内科会诊,心内科开始进行冠脉CT、动态心电图等等烦琐的检查,这种心脏专科检查必须到另外一家医院检查,由于医生粗心开出的申请单没有具体检查项目和医生签名,让病人和家属在两家医院不断的往返预约、划价、缴费、检查中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等到检查的时候又说病人心率超过70次不能进行检查,我不知道那个病人能在这反复折腾中能够保持心率在70次以下,不知道医院是否考虑过住院病人能否承受这种长途跋涉的检查?而且没有人告诉你拿检查报告的准确时间,每次都说你一会再来看看,结果为了拿这个报告,从早晨8点跑到下午2点一共往返2家医院7次终于拿到了这份报告。W老师的家人一路小跑诚惶诚恐地把报告送到妇科医生手中。妇科医生一看报告:左冠脉主干轻中度狭窄,立即告诉家属要请内心科再次会诊,让家人在病房等候会诊,家人在焦急中等待着医生的来临,墙上的时钟已经敲了10下,夜已深,只好去询问医生,医生说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因为会诊的时间是3天以内!家属在万般无奈中走出医院,走进黑暗……
还没有回到住地的家人突然接到母亲从医院来的电话,说医生来会诊了说不能手术让立即出院,大家立即返回医院询问医生为什么?医生说先出院去心内科住院做冠脉造影检查如果狭窄严重先做心脏支架手术,手术后要用抗凝药物治疗半年,因此半年后才可以手术,如果你们担心肿瘤转移可以进行放疗化疗,存活期大概1—2年,手术的5年存活期大概70%,整个语气就象念台词,于是家人强烈要求手术治疗,不想辛劳一身的母亲为了活1、2年而饱受放疗化疗的煎熬。在家人的再次强烈要求下,医生同意让麻醉科会诊,麻醉科会诊后告知风险有10~20%,于是签了一系列风险文书后开始进行手术前的准备,知情同意书上大量的危险与意外让大家的心变得越发忐忑不安起来,拖着沉重的脚步再次走进省城的夜里…… 
第二天家人早早来到医院等候把母亲送进手术室,突然医生又让立即出院,他们还是拒绝手术,因为手术存在风险,他们不愿意手术,在住院10天作了大量检查花掉7千多元钱而没有做任何治疗的情况下病人被赶出了医院,在万般无奈中已经没有精力再考虑报销的问题的家人们只好再次找老专家求助,老专家看了所有检查情况说,老年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心脏问题,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肯定首先解决肿瘤问题,于是立即安排手术,老专家亲自主刀,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一周后出院,病人与家属从心里对老专家充满感激。 
其实医生是高强度脑力劳动和高风险的职业,国外对医生等高强度脑力劳动者的专业自主非常尊重。认识到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才能有效地促进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尊重和保护医生的专业自主,其实最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毕竟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假如医生的医疗行为受到过分规管,甚至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为医生制订出各种条条框框,规定医生只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治疗病人,则可能会引致医生只知操作规范,对所有病人的病情全部按部就班,甚至为了捍卫医生自身的权利而不得不在自己与病人之间设置重重屏障。这样会在病人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却拘泥于规章程度,失去治病救人所需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今天的医生在现在的体制下由于担心承担风险而再没有挑战风险的勇气和精神,只要存在风险他们采取的逃避,医院与医生把自身利益放在了首位,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失去治疗机会的病人将如何生存,医生的技艺也因为失去挑战风险的精神而变得日趋平庸,尤其那些疑难病症将成为医生们永远的禁区,那么我们国家的治疗水平只会更加落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结果在中国因为现代医疗仪器应用越多医生们越裹足不前了。那位老专家是从中国医疗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走过来的,他们当时凭的是经验,凭的是勇气,凭的是救死护伤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