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漫画”到“写实”的艰难过程,而在台湾却恰恰相反,经历的是一个从“走上神坛”到“走下神坛”的过程,有关于蒋介石的书籍铺天盖地,不论是歌颂还是批判,让我们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漫画”到“写实”的艰难过程,而在台湾却恰恰相反,经历的是一个从“走上神坛”到“走下神坛”的过程,有关于蒋介石的书籍铺天盖地,不论是歌颂还是批判,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蒋介石。
有这样一句话,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蒋介石是一样,毛泽东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共产党国家的领袖,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表现了半个世纪,是非功过则由后人评说,可以说,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在中国大陆,人们对于毛泽东的评价是功大于过,毕竟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建立了新中国,而在港台和海外地区,我们看到的不是颂扬,而是抨击,甚至批判。
几年前,一个旅居英国的华人作家张戎写了一本《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在网上下载了这本书,并一口气读完,读完后,我的感觉非常复杂,因为这本书给我们讲述的,恰恰是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毛泽东,因为不管是拥有原子弹这样振奋中国人志气的大事还是文革带给一代国人心痛的事,作者都是以一种批判的立场去描写的,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冷酷无情,甚至梦想做共产党国家阵营的领袖,为了这个梦想不惜造成大量中国人饿死,可以这么说,张戎笔下的毛泽东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狂人形象,她笔下的毛泽东和一个人物很像,就是已经被处以绞刑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
张戎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内幕,甚至一些敏感事件的内幕,诸如反右、文革等,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了高层权斗的残酷和凶险,以及所谓路线斗争的真相。
虽然从书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抑或说是毛泽东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但是该书中也有一些歪曲历史的资料在里面,就连对中国持异议的一些史学家都说该书“引用了一些不正规的出版物,从中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源”,甚至还有的史学家说这本书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祸害”,但不管怎么样,它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我们过去想了解却没有机会了解的历史。
这本书表面上看来是一部小说,但又不完全是小说,说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也不完全是历史著作,它是一本文学和历史结合的产物。从中我们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就像书的名字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毛泽东,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毛泽东,甚至是一个海外作家眼中的毛泽东。
借用章太炎先生评价曾国藩的一句话,“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从晚清的曾国藩、到民国的蒋介石、甚至到半个世纪前的毛泽东,无一都是这样的人物,毕竟人都是有着两面性的,不管是皇帝、还是近现代以来的风云人物,都是如此,西方有谚语说,人一半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的“功绩”,而没有看到他们的“过错”。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风云人物,不能使用“捧杀”和“棒杀”这两种手段,而是要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但很遗憾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作者是带着强烈的批判甚至是贬低的口吻来向我们描述她眼中的毛泽东的,虽然这本书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甚至错误,但它毕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我们不为人知的历史,也使我们看到了对毛泽东的不同评价。
古人云:兼明则明,偏听则暗,一个统治者在处理国家大事上要这样做,爱好历史的我们也要做到这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完全称得上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才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研究历史需要如此,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要这样,对于毛泽东这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我们同样需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他建立了新中国,但是由于他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动乱,这是我们在评价毛泽东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他的功劳和过错,我们都应该记住。
这本《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一部有争议的书,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部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好书,虽然称不上是什么佳作奇书,可也是值得一读的,相信我们每个人在读完之后就能做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