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苏轼《蝶恋花》,代为题记看到你日趋憔悴的脸,日益空洞的眼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轼《蝶恋花》,代为题记

看到你日趋憔悴的脸,日益空洞的眼,我便想到了苏子的这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也许你又得说我,为什么总会想到诗词歌赋之类无聊的东西呢?我不想回答,也不会回答。我跟你解释过多次的:因为你的境况总会让我想到苏子,你和他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相识。
又是狂风暴雨时,正逢你皱紧眉头际,看到你徘徊的身影,你紧锁的眉心,我能不如此联想么?
时光很无情。一个转身,便是几十年,你美好的青春,青春时蓬勃的理想,理想中坚强的背影,在一次次受挫后终于颓然崩塌。
现实很无情。满腔热忱,可惜遇上了天寒地冻,你的暖意太微太弱,瞬间被冷冻;满腹经纶,可惜你走进了荒野走进了蛮横,秀才遇上兵,不需要文明;抱负远大,而地方太小,那颗蓬勃的心,不仅不能继续蓬勃,反而只得封存。
看到了吗?那片森林中,高大挺拔的树干,全被狂风所折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你是读过的。可是,你却仍旧想不通:为什么有益于人,造福于民的事,总是得到首肯,总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呢?不是说不要固守牢笼,而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么?不是说要放眼未来,跳出历史的窠臼么?为什么当有人真正要把这一切从历史的囚笼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他们却不愿意了,并还视之为敌呢?
你实在想不通!

于是,我便联想到了苏轼,联想到了他的这首词,联想到了他的生平经历。第一次听到这首词的第一句时,我只是感觉到了压抑,这主要缘于连续的三个“深”字和这种非同寻常疑问语气。当时,我就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庭院哦,简直压抑得不能自由呼吸。第二次便读到了它,这次感觉比上次深刻,读着读着,自然涌现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闷,无法解脱,无法释怀,无法走出来。总觉得自己已陷入了一个枯井般的困境,一个漆黑一团的黑洞,见不到光明,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不知路在何方。第三次读时,便有了一种疼痛,来自于心,很是伤神,让人黯然。那幽深禁锢的境遇,让人孤独寡欢,难道不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么?那种深深的“庭院”,重重的“帘幕”,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难道不是对主人公身心的压抑与禁锢么?叠用三个“深”字,仅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难怪李清照都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他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当我读懂苏轼的这首词时,也就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欢笑和泪滴,我也深知你失意的原因。正如读懂了屈原为什么呐喊着“世人皆醉我独醒”,苏轼为什么“惟愿孩儿愚且鲁”一般。
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只说了世事变迁的一个方面,那么另一个方面是什么呢?那就是时势也能毁掉英雄。有人说,那是因为英雄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们不是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么?英雄气短,而儿女情长,或者说不要江山要美人,这样的事例历代都有。其实,这只是其一。将英雄毁灭的,不是美人,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正是男人们自己,正是男人所需要展现的那个政治舞台。历史上不是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么?我们都明白这是一条民间俚语,其意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有详细记载:“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其实,这韩信之成和败,并非萧何的需要,而是政治的需要。政治让你活,你就得活;政治让你死,你就得死。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还少么?
所以,你的庭院如果真的深深,那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看开一点,放下一些,走出政治,走向自然,随风而舞,伴月而吟。累了,仰天一笑,枕几径小草,抱一缕清风,搂梅妻俯鹤子,岂不乐哉!渴了,掬一口清泉,挖一束草根,摘几颗野果发酵,点燃夕阳为火,紧火慢焙,用大地为盆,以树叶作碗,截短枝为筷,细嚼慢咽,岂不快哉!
既如此,即使庭院再深,又有何忧?即使帘幕多重,又有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