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连日来,关于校园暴力的文字、图片、视频层出不穷:少年板砖暴打一同学、中学女生围殴女生、花季孕妇狂扇耳光、女生额头被写“王八”人格受辱……很难让人相信,这一切发生在十多岁大的孩子身上。花季,本是令人羡慕
连日来,关于校园暴力的文字、图片、视频层出不穷:少年板砖暴打一同学、中学女生围殴女生、花季孕妇狂扇耳光、女生额头被写“王八”人格受辱……很难让人相信,这一切发生在十多岁大的孩子身上。
花季,本是令人羡慕的年龄:畅游知识的海洋、拥有天马行空的梦想、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但暴力而让美丽的花季蒙上了灰。不得不让人痛心疾呼:花季少年,请远离暴力!
一系列校园暴力,其肇事者凶狠、旁观者无情、拍照者冷漠、传播者愚昧、受虐者无助,再次折射出当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漏洞。一方面,社会对这种“校园暴力”已见怪不怪的态度,滋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而那些血腥暴力的电影镜头及无过滤的视频,给花季少年提供了一个施暴的“标准范本”。《未成年人保护法》似乎成为花季犯罪的“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似乎只要年龄未到,即便弥天大罪也可从轻发落,更何况是打架这样的“儿戏”;一方面,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仅停留在口头而没在生活中落实,对一些问题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放任,也让其心理产生阴影,进而在迷途中寻不到归路;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中父母没有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家庭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处世态度,或消极厌世、或积极乐观。往往成长于单亲家庭、家暴家庭的孩子会更孤独、更极端,他们感觉自己缺少关注和爱护,只能用暴力、叛逆的方式引起社会、家人的重视。
要远离暴力,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配合。
于社会而言,媒体在传播这些暴力镜头时,请别吝啬“马赛克”,有些镜头该遮挡就得遮挡,有些报道该省略就得省略,有些视频该屏蔽时就得屏蔽。当被辱者被一群人脸上写“王八”、嘴里咬黄瓜、眼里透出绝望的镜头被一次又一次的传播,一遍又一遍扩散,这样无遮拦的、透明化的传播无疑是对被辱者的再次伤害,试想,受伤的心再雪上加霜的她今后要如何走出阴影?如何重新面对人生?如何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社会?当媒体将诸多细节都精心刻画的同时,也是在教授施暴的规范动作,这无疑是助纣为虐。其次,让法律与时俱进,让罪恶无缝可钻。某种程度上拍照者、传播者比打人者更可恶,这些散布恶意行者必须受到法律惩罚。
于学校而言,则需从硬件和软件上加强监管,如加强学校的安保措施,增加巡逻次数;监控盲区安装监控设备,设置心里疏导咨询室,及时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是问题家庭的孩子,要与其多谈心、多交流,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享受爱与被爱。
于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成长地。树立良好的家风,严格意义上说,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若做人无德,即使学富五车也不能产生向善的力量。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教会孩子如何拥有良好的品德,引导他们武力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远离暴力,学会人格独立,不做残忍的的施暴者也不做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