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比武对招间的顿悟
作者:顿愚时间:2025-02-04 10:08:40热度:0
导读:古龙之于金庸,一个好比是江南小菜,一个则如满汉全席;一个如爱恨分明的少年,一个则如仁厚宽容的长者;一个是道家率真,一个则是儒家气魄。读金庸,感受的是历史背景的恢弘,人物人性的复杂,文化底蕴的厚重,大气
古龙之于金庸,一个好比是江南小菜,一个则如满汉全席;一个如爱恨分明的少年,一个则如仁厚宽容的长者;一个是道家率真,一个则是儒家气魄。
读金庸,感受的是历史背景的恢弘,人物人性的复杂,文化底蕴的厚重,大气磅礴,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且做法精美,营养丰富,无论是食客还是美食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佳肴,大快朵颐,酣畅淋漓。读古龙,我们体会的是性情细腻洒脱的人物内心世界,热血男儿之间令人心潮澎湃的友情,是人性的本真,是抽丝剥茧般对于人心的剖析,正如几道精致的江南小菜,如黄蓉做的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如《红楼梦》中的茄匣,要有心人细细咂摸,才能品出其中真味来。
在金庸笔下,美是处处体现的。有桃花岛这样的世外仙境,终南山这样的幽雅之地,大漠这样的风尘边塞,大理这样的异域小城,给我们展现出中华大地的多姿多彩。各类武功招式和名称也是力求如舞蹈一般优美多变。如洪七公教给黄蓉的逍遥掌法,在林间翻飞,让人眼花缭乱;又如虚竹与星宿老怪在少林寺的一场恶战,两人均使用了逍遥派的武功,与其说是一场恶斗,不如说是双人舞蹈,身形格外漂亮;还有朱子柳大战霍都王子之时,虽然笔是武器,用来点穴,可走的却是书写各类名家字帖的路子,让人细细体会其中的书香之气,接受的是美的熏陶;让人难忘的还有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心神合一,真情流露之间威力无比,似乎暗含着一个最高深的美学原理: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美啊!所以,我们读金庸,实际上是一次美的历程,一次精神与灵魂的净化,一次心灵的徜徉。
而古龙笔下,背景是模糊的,时间是模糊的,人物的出身、武功来历也都是模糊的,但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却是如此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有时真实得让我们触目惊心!他的小说中几乎没有繁复的武功招式,李寻欢是飞刀出手即置敌人于死地,阿飞也是一剑刺中敌人要害,还有“中原一点红”、西门吹雪、陆小凤、楚留香,都有类似“闪电侠”的本领;也没有那么多好听诗意的名字,如泼墨剑法、落花神英掌等等。但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的起伏,却自有匠心独运之处。李寻欢的孤傲,楚留香的风流,陆小凤的洒脱,熊猫儿的豪爽,萧十一郎的耿介,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又一个性情男儿的真实内心。
文如其人,的确。金庸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人,作为报人,作为积极参政之人,他是沉稳的,大气的,所以他的作品大气磅礴,覆盖面广泛。现在仍潇洒周游于各国;而古龙,作为一个不健全家庭走出的男儿,作为一个学西方文学的文人,他是率真的,恣意的,也因此离不开美女、酒与朋友这三样东西。因此,从某个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金庸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龙是道家的,“独善其身”,“不作为”。
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喜欢谁都是不重要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拥有着这样的两个层面:面对社会,我们其实都是儒家的;面对自我,我们才会回归为道家。原来这个社会中是不会有真正的性情中人的,不会有第二个庄子。不可能绝对地“独善其身”。古龙不会,我们似乎更不可能会了。恩,忽然有点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