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前,不少人撰文批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愿到基层、到农村、到边穷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喜欢扎堆于大城市搞“血拼”,让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更紧张。笔者认为,这样的批评式的说教纯属多此一举。人是趋利动物,哪儿获
当前,不少人撰文批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不愿到基层、到农村、到边穷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喜欢扎堆于大城市搞“血拼”,让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更紧张。
笔者认为,这样的批评式的说教纯属多此一举。人是趋利动物,哪儿获利的机会多,当然就会往哪儿钻。人也不是傻子,当大家认识到“血拼”的代价后,自然会撤走,重新寻找机会。大学生找工作不也是如此吗?在如今这个就业紧张的年代,有几个大学生会傻里巴叽扎堆于一个地方就不挪动屁股了?当前,大学生们找工作通常就是打游击战。他们会往大城市扎堆,但在无奈之中,也会到小城市寻找就业的机会。有些大学生就是因为在小地方找不到工作,才又往大城市跑的。
单就找工作而言,当然是大城市比小地方好啊,而且越发达的城市越好,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远远多于小地方。从人生发展前景来看,大城市更是具有小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试想想,一个大学生若能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扎下根来,首先他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比小地方的人高了许多,发展机会,升迁机会,个人收入,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小地方难以比拟的。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孩子一出生就是大城市户口,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成长资源比小地方多,将来长大成人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多。这些,是小地方无法比拟的。当然,这种比较一般是同比,而且前提是必须拥有一份好工作。
笔者是十多年前的大学毕业生,笔者读大学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扎根于大城市。可是,只因某些外部原因,笔者回到了本地的小县城。通过这十多年在小县城的生活,笔者越来越羡慕那些已在大城市成家立业、安家落户的同学,一直都懊悔当初没有想法留在大城市。笔者不喜欢小城市的生活,个人收入、发展机会、职务升迁,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落后于当初的那些扎根大城市的同学。这样的生活时常会带给人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笔者就是喜欢大城市生活的那种氛围,那种大气,那种缤纷,那样的充满机会。还有自己的女儿,若当初自己扎根于大城市,她如今也是一个都市化的女孩了,拥有的成长空间也更宽广。如今,这一切只能化作羡慕和向往了。
再说说十多年前笔者回到小县城找工作的情形。与笔者同校,出生于农村家庭、无社会背景的同学,一块回到小县城找工作的有好几个。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家各显神通,拼命想进机关。这几位耗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的劲,结果硬是没单位接收。而那些有社会背景的,莫说大学毕业生,就是初中生、高中生也都纷纷通过关系进了机关,端上了铁饭碗,眼睁睁地看别人找工作那么容易,而自己辛辛苦苦读书上大学,耗费了那么多血汗资金,竟然进不了机关,看得人眼红。那个时候,国家公务员招考几乎没有,小县城更是不可能有。想进机关就是领导一句话或签个字的事情。那几位未能进机关的同学,最终都垂头丧气、灰溜溜地奔大城市去了。当时,笔者层层托关系,幸运地进了机关,那几个同学十分羡慕。可是,十多年后,那几位奔大城市的同学都在大城市安家立业,生活得有滋有味,有的事业辉煌,令我艳羡。
同样是十多年前,有好几位外校的大学生,有的还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本地县城的几家集体企业工作。工作没几年,企业就开始公改私,有的企业申请破产。导致这几位大学生有的下岗,有的收入锐减。下岗的迫于生计,又奔大城市了。而那几位没下岗的,就在企业苦熬着。再后来,那几位没下岗的也纷纷转岗跳槽了,由于年龄增加,知识老化,加之家庭的拖累,发展得更是灰头土脸。如今,每当提及过去,几位“老牌大学生”痛悔不已,痛悔自己当时不该稀里糊涂听从学校的分配,跑到这个“鬼地方”来上班,浪费了青春,失去了机会,如今只能紧巴巴地毫无生机地活着。即便是当初早就下岗后来不得不奔大城市的大学生,也比现在的几位发展得强多了。每当想到当前的处境,这几位留在县城的大学生肠子都快悔青了。
以上所列是多年前一些大学生回县城就业的情形,再看看当前,是否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呢?没什么改观,如今回县城就业甚至比以前更难。虽然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年年都在举办,可到县城,公务员考试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便偶尔有公务员考试,操作起来也没有国家举办的正规,猫腻比国家公考更多,而且,面向社会招考的名额极其有限。一方面,一些机关单位、垄断国企面对“无关系”的求职大学生,总是在声明“单位人满为患,不差人”,另一方面,我们却总是不断看到一些老百姓眼中的好单位在不断“内部近亲繁殖”,或接收外部的“关系户”。可以说,就业不公的现象在县城并不少见,一些用人单位用人并不是看你有什么文凭和能力,而是看你有什么关系和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地方的关系盘根错节,也许比大城市更严重,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存在,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上难以公平竞争。没有社会背景的寒门大学生子弟在小地方要进好单位,难上加难!
在看看县城的企业,果真有大量的机会等着大学生们去就业吗?绝非如此,一个内陆的县城,因为经济穷困,企业数量有限,而且大多质量不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在县城,通常一场招聘会会吸引很多大学生前来竞争,即便是很多大学生不喜欢的工人岗位,也充满竞争。如今,不仅仅在大城市失业的大学生多,回到基层,闲置在家的大学生也不少。很多大学生不是不想回基层就业,而是回来找工作找了一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被逼无奈再次往大城市跑。
如今,就业不公已经成了社会的一个不良现象。同等学历和能力的寒门大学生子弟在就业上就是难以与出生优越的大学生子弟相比。那些扎堆于各类招聘会的大学生,有几个不是寒门子弟大学生?靠关系能够谋得好饭碗的大学生,有几个会到那些拥挤的招聘会挤得汗流浃背?
笔者也不鼓励大学生扎堆于大城市,但我们对那些扎堆于大城市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应该抱有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一味批评、责怪有什么意义?某些手中有广泛社会资源的人,与其批评、责怪,还不如帮助大学生就业办点实事。
大学生就业不扎堆于大城市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引导,保证就业公平,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减少就业不公,则大学生在就业中“心中的气”一定会更顺,尽早实现就业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