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参加过好几次学生论坛活动。这种活动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形式。每个学生拥有十到十五分钟时间,依次上台就自己感兴趣、有把握的问题,亮出一种态度、阐明一个观点。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阐明观点的时候,并不得法。
参加过好几次学生论坛活动。这种活动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形式。每个学生拥有十到十五分钟时间,依次上台就自己感兴趣、有把握的问题,亮出一种态度、阐明一个观点。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阐明观点的时候,并不得法。有的虽然事先有充分准备,但上台之后放不开、找不到感觉;有的虽然事先提炼出了不错的观点,但在台上却无法加以阐明;有的不讲详略面面俱到;有的只陈述观点却没有事例;有的只说事例但不见观点……等等。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阐明一个观点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将一个观点加以阐述,其高低优劣,大概有以下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能把一个观点讲分明、讲清楚、有条理、清晰稳当。第二个层次是在清楚明白稳当的基础上达到透彻和精彩的程度。第二个层次,又可以分出高低两个小层次,第一个小层次是能给听众以透彻的感觉,有血有肉、道理事实相得益彰、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第二个小层次,是能表现出个性、讲出风格,曲尽其妙,富有启发性,让听众由耳入心,心服口服、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慨叹。据我的印象,能达到第一层次的人,十人之中常有六七;能达到第二层次中之第一小层次的人,十人之中仅有三、四;而能达到第二层次中之第二小层次的人,则凤毛麟角,十人之中唯有一、二。
能达到什么层次,绝非偶然,一是由个人学识、平时训练所决定,二是由准备的充分与否、环境的宽容与否、发挥的正常与否所决定。当然,其中也有天份在起作用。一种技艺越往高层次突进,其依赖于努力的程度就越低,而受制于天份的程度就越高。概而言之,阐明一个观点,环节多多,着力点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事先准备、话题引入、思路交待、详略得当、言由心出、讲求风格。要想较好地阐明观点,务必在上述各环节反复琢磨、用心练习,方能得其路径、出奇制胜。下面分而述之。
事前准备。一、在于将材料搜集完整。在搜集材料过程中,慢慢形成观点。从材料中浮现出来、渐渐清晰逐渐成形的观点,往往是就是自己所独有的观点,是最足珍贵的。很多人,先入为主,从观点出发,去找材料,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观点,往往人云亦云、空乏无用。二、在于将道理想清楚、想明白,即所谓深度思考。如果你能将你那长长的阐述,在意念中达到这样的程度,即:简而言之,则能高屋建瓴、长话短说、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即能得其要旨概而言之;繁而言之,则能条分细缕、慢慢道来、步步进逼、“大珠小珠尽落玉盘”。如果能达到如此能简则简、能繁则繁、舒张自如的程度,才可以算是真正想清楚了、想明白了、想周延了。三、在于找感觉,你可以这样设想,我心中有话万万千,现在要向人们阐述,以我所掌握的材料,自然是不在话下的,这样就可以树立信心,得到成竹在胸之感觉。台下的感觉与台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台下有感觉,不等于台上有感觉,台上的感觉,只能来源于上台演讲的多次实践。四、调整心理期待。期待精彩者,常常不精彩;不图精彩者,却常有精彩。根据一般经验,定位于中等,常可得上乘,而定位于上乘,却往往只可得中等甚至失败。因此,只有先定位于将观点讲清楚、讲明白,先定位于将观点从从容容地告诉大家,先定位于依靠内在的明白和清晰来阐明道理,而不是以口齿的伶俐、言辞的激越来让听众贴服。如此,在台上才可能有上乘的表现。
话题引入和思路交待。登台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介绍自己、容恰气氛和思路交待。一般来说,一登台就直奔主题,是不合适的。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可以向听众问好、或自谦一番、或接着主持人或上一个发言者的话尾顺势而入,也可以从现场气氛引入。话题引入这个环节,自由度一般比较高,随机应变,没有定规,其要旨在于:要言不烦,引入即可。思路交待,就是将自己想阐述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可简要提及问题的由来、重要性、你围绕这个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和思考,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向听众介绍自己想从哪几方面进行阐述。思路交待,其目的在于让听众对你将要阐述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有个大致了解,让听众心中有数,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有的人,事先不作交待,听众只知道你起于何处,却不知你将止于何时止于何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听众的焦急心态、让听众产生莫名其妙的期待,听众因此很难静下心来跟着你的思路去领略你的观点、体会你的风采,这种做法殊不足取。
详略得当。阐述的时候,切忌面面俱到,只能择其要者而述之,一是因为给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容不得你开中药铺、对问题的各个方面作逐一介绍和阐述;二是因为面面俱到、各打五十大板,必然会造成中心不突、蜻蜓点水、无所侧重的情况,很难在听众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只有面,没有点,是不行的;只有点,没有面,也是不行的。有的人,各个方面平均用力,求全责备,越往后,时间的压力就越大,最后那本来可以出彩的地方,只好一语带过,这样就给人以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印象。所谓择其要者,无非就是选择最重要的部分、最核心的部分进行重点阐述,无非就是选择你感悟最深、最容易出彩的部分进行重点阐述。略的部分是枝叶,详的部分是花朵,有主有次,详略得当、绿叶托红花、红花衬绿叶,这样既稳当又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有了适度的略,你的重点就有了依托、有了来由、有了根据、有了广度。有了详,就有了展开和深化。详与略,是互相成全的。有的人,不懂得详略的妙处,结果总是给人一种呆板、凝滞的感觉。登台演讲,虽小技,必有可观者,阐述一个观点,说难则难,说易也易。入手即能擒题、开门便能见山、是一种阐述智慧;对所要表达观点的各个构件能灵活处置、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又何尝不是一种胸有成竹、举重若轻的智慧和风度呢?
言由心出。阐述观点,应该注意“从心而出”、避免“从口而出”。本人有一个体会:一节课讲下来,如果唇干舌燥、声音沙哑,则必然效果不好;反之,如果一节课讲下来口舌生津、神清气爽、意犹未尽、仍然谈笑自如,则必然效果不错。从心而出,“用心说话”――边说边思考,让讲述的过程伴随着思考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讲出来的话底气十足,而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一些灵感、闪现一些思想火花,使阐述的过程带上一些创造激情和鲜灵意味,倘能如此,自然就能汩汩滔滔、随势赋形、自自然然,驾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