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赶在了全球首映的第一天,去看了《梅兰芳》。可以说是冲着陈凯歌,冲着宣传,甚至就单单是冲着梅兰芳这三个字进了电影院。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部片子,值得一看。整部看下来,怎么说呢?一般而言的以真实历史人物
赶在了全球首映的第一天,去看了《梅兰芳》。可以说是冲着陈凯歌,冲着宣传,甚至就单单是冲着梅兰芳这三个字进了电影院。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部片子,值得一看。
整部看下来,怎么说呢?一般而言的以真实历史人物命名的艺术作品,潜台词就是人物传记。通常会表现人物的一生,历数一生中重要意义的事件。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受限于篇幅或其他种种原因,立足于若干片段,也未尝不可,但也会较完整的展现人物性格。而这部电影中,梅兰芳这个角色的性格刻画并不是十分出彩,也与和以前的认知有些不同……有些失望。失望其二在于京剧部分。对于京剧国粹不敢说十分了解,却隐约记着梅派某些特色:眼神、手势。梅兰芳养鸽子苦练眼神的故事就不说了。提到梅兰芳指法,承露,垂丝,蝶姿,浮香,吐蕊……光听这些名字,就应该可以想象出当年的梅兰芳是何等芳华绝代。按道理说手势和眼神属于肢体语言,比起唱腔更加有形象艺术表达力。在我的印象中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还有过某些特写镜头,而梅兰芳这部中却似乎避而不谈的感觉,不知道是何缘故?
说完失望,再谈惊喜。整部电影,配角的光芒四射。十三、,费二爷、孟小冬、六爷、中田隆一……各具神采,其中尤数邱如白。
相比梅兰芳,邱如白一角反而更加完整、饱满,入目三分。邱如白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据说原型是齐如山。既然是虚构的人物就索性只谈影片中邱如白。如果说在遇见梅兰芳之前,戏之于邱如白还只是一个想想而已的念头,在遇见梅兰芳之后,热情之火就此点燃,这一点燃就是一辈子。片中的邱如白才是真正的地地道道的戏迷、戏痴、戏疯子。而在他的反衬下,梅兰芳对于戏剧的热情和追求倒显现的是黯淡了些,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信似乎在表达着,比起对京剧纯粹的热爱,更多时间梅兰芳是在渴望挣脱纸枷锁当一个普通人愿望和艺术追求间矛盾挣扎。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戏疯子邱如白是怎样一步一步炼成的。
邱如白的出场很早,第一场戏,也就是和梅兰芳的第一次见面。那个时候的邱如白大概刚从国外流学归来,担任这司法系统的官员(个人理解),是个思想新潮的新派人物。本身喜爱戏剧并有着自己的理解。邱如白敏锐的觉察到了新时代的来临,京剧需要变革。这一想法与梅兰芳一契而合。如果说那个时候,邱如白对于京剧只拥有一点想法。那么,去看了梅兰芳的演出便是点燃热情的那把火。
第一次观看的梅兰芳的演出的邱如白的兴奋是行于言表的。在梅兰芳的身上他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理想。可以说他意识到梅兰芳能够让他的理想变为现实。于是他给梅兰芳写信:改戏,说戏,提见解。一开始,或许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但随着梅兰芳一次又一次的接纳与成功,热情被彻底释放了。当邱如白辞去了司法官员的职务,甘愿成为一个五代为官的大家族中“到了的”不孝子,成为一个编剧、策划,站在一个戏子的背后。这把火燃烧了他的一生。后来他所做的所有事情:正确的、错误的、善良的、卑劣的,都是为了戏。他成为了一个为戏而生的人。
邱如白做了很多事。鼓励梅兰芳改革京剧陈腐套路;鼓励唱新戏一缕麻;鼓励梅兰芳去美国唱京剧;想方设法阻止梅孟之恋,最后花钱雇人捣乱酿成人命,为了也是梅兰芳能保持那份成就他的寂寞好好唱戏;抗战时期轻易被日本人说动,私自替梅兰芳联系演出也是不想看见梅兰芳真的就此放弃了京剧。可以说他给了梅兰芳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说梅兰芳因为他失去很多自由主张。他习惯的拿注意,习惯于梅兰芳执行。梅兰芳对于他来说是弟弟也是实现他人生理想的主体。他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他心中认定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京剧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京剧是纯粹的,也是永恒的。梅兰芳的艺术是永恒的,而梅兰芳就是他创造出来的永恒艺术。所以他咬定自己没有错,不后悔。这时他已经走火入魔。
当所作所为被所有人唾弃,邱如白却仍然坚持自己没有错。这样的他却在读了梅兰芳一直带着身边那封大伯的信后,有了第一次的后悔。他终于意识到,也许自己追求并不是梅兰芳的追求;也许梅兰芳想要的只是凡人的生活,也许梅兰芳只是一个凡人。剧中的邱如白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将自己的梦想强加于他人身上,并且做到了极端的地步。没有道德的约束,不去理会别人的感受。可是一切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如果能有下辈子他不会这么逼梅兰芳。可是这辈子,他已经是戏疯子。
抗日战争胜利,梅兰芳重新登上了戏台。舞台上灿烂耀目,舞台下人山人海,细看中央邱如白正坐席间,虽然落魄,眼神中却还有热情燃烧。至此,影片戛然而止。就算离开了梅兰芳,直到最后,邱如白还是邱如白,一个爱戏如狂的戏疯子。
邱如白刚出场时,活脱脱陈道明给人感觉,还在扼腕不如由陈道明出演。可是越往后看越觉得适合。孙红雷演的邱如白是演活了,出彩了。这部电影如果叫《邱如白》也不为过。
最后,乱弹两下。陈大导演估摸着是非常喜欢对镜贴花黄这句诗,从霸王别姬到梅兰芳这样的镜头出现了很多次。另外一处印象很深的就是这么一个词“干净”,邱如白和梅兰芳是干净的;梅兰芳和孟小冬是干净的;福芝芳去孟小冬那,不要茶要干净的白开水;梅兰芳拒绝日本戏迷的演出邀请时候说,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不干净的梅兰芳。话说,这部片子确实很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