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关于合唱今年青歌赛增添了合唱比赛,让人耳目一新。每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欣赏一首首和谐之音,真的是一种享受。说真的,自己并不是很懂音乐的,但是合唱之美的和谐总能给人一种震撼,这种无一言表的共
1、关于合唱
今年青歌赛增添了合唱比赛,让人耳目一新。每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欣赏一首首和谐之音,真的是一种享受。说真的,自己并不是很懂音乐的,但是合唱之美的和谐总能给人一种震撼,这种无一言表的共鸣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合唱的美,在于和谐,在于和美。
每个合唱队员都很重要,都要明白自己的身份,都要把握好自己的音准,否则,和谐之音将不再和谐,美丽将不复存在。
每个合唱队员都很重要,都要明白自己的身份,都要用心歌唱,用心的歌唱才能让自己动情,也才能让听着动情共鸣,否则,和美之音将会干瘪,魅力将不复存在。
2、关于怀旧歌曲
歌手们演唱的多是一些新歌,而素质考核的时候多放一些怀旧歌曲。听了总会让人心情舒畅,一种怀旧情感油然而生。
怀旧是近年来的一种流行时尚——就像读老文章,听旧唱片一样,一种较为唯美的较为伤感的时尚。当上一代人沉浸在怀旧的情绪中时,年轻的一代或许有点不可思议,或许会嗤之以鼻。
怀旧,怀想的是一种逝去的美丽。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因为那些逝去的美丽当年也曾让一代人热血沸腾过,怀旧,亦可理解为怀想激情,怀想热情。那么,怀旧不也是一种热爱生命的体现?不也是生命蓬勃的一种再现吗?
相信有那么一天,今天冲击我们视觉和听觉的这些歌曲,也会成为新一代人的怀旧歌曲。
3、关于经典
经典,常常出现在素质考核中,点滴再现。那些经典的歌曲,经典的文化知识。即使是片刻也会让人回味久久,无论何时何地。
不同的人因为品味不同可能会对歌曲的喜爱不同,就好比酸甜苦辣可能会因为人的口味不同而被不同程度的喜欢或者鄙弃。然而,经典之作却不会因个人的喜好而改变自身独有的经典品味。即使,产生经典的原因不同:有的是因为时间,有的是因为大众,有的是因为高雅……
4、关于原生态歌曲之一
上届青歌赛开始出现原生态歌曲,那是前年夏天的事情了。第一次听到原生态唱法这个新名词,很好奇。但是说实在的,一届比赛结束,我还是对原生态歌曲不感冒,可能是听不太懂吧(除了陕北民歌我还能听出一些味儿来,可惜分数都不是很高)。真的不懂怎样欣赏这样的歌曲。今年,我还是不太喜欢,总觉得原生态的音乐都应该在有着活生生的生活气息的地方出现,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舞台,来到青歌赛这个小舞台,感觉作秀的成分一旦增加,似乎表现不出原生态的原始和激情。
毕竟,青歌赛的舞台已经属于艺术的舞台了。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是总是高于生活的,否则生活将不会称之为生活,艺术也将不会称之为艺术。
5、关于原生态歌曲之二
原生态歌曲,因为原汁原味,因为纯朴敦厚让人激情勃发。
但是并不是原汁原味的都是美丽的,都是能让人激情勃发的。想起近年来部分人们追求的一种原汁原味的美——比如一些文学作品,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比如人与人之间某种赤裸裸的等量交换——很多时候,那种原汁原味不仅没有让人欣赏到原生态的魅力,反倒有一种视觉听觉和心灵被强奸的感觉。常有一比:好比一件美丽的睡衣,肯定是要在特定的场合穿着才会展示其独有的魅力,独有的激情,若是着一袭漂亮的睡衣招摇在闹市,人们还会感受其魅力和美丽吗?
6、关于原生态歌曲之三
好像是周四晚上吧。集体赛第一场,我听了一首原生态歌曲——几位朴实的饱经沧桑的农民歌手演唱的一首原生态歌曲。记得徐沛东评委点评时说:感到你们的激情,说实话,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当时我听了也笑了,因为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一点都听不懂。当时,我没有感觉到音乐的美感,可是他们成绩最好,分数之高,让我吃惊。
第二天,当监审组宣读了观众来电,提请其中的一位评委点评解释后,我才明白他们唱的是给一位已经走向天国的朋友的送别歌。逝者已去,就让其潇洒离去,我们仍旧要快乐的生活,把对逝者的怀念化为一碗美酒畅饮。对生,充满期盼;对死,无所畏惧,达观待人生。听了评委的点评,我恍然大悟,也深深地感觉到:往往,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们才是生活的最强者。他们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无畏化成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化成了一个个微卑而坚实的脚步,但是每一步都充满了哲理。
所以,那一瞬间,我改变了我的看法,喜欢上了那些不算悦耳的原生态歌曲。耳际,响起那位领唱的老大哥从丹田里发出的一声悠长而响亮的拉纤的号子声,也想起乔家大院里那一声洪亮的吆喝:走——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