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归传统,吴导没有放鸽子
作者:逆揣时间:2025-02-03 11:02:48热度:0
导读:上高中时,因为最怕死记硬背,我扬短避长,弃理从文,可最终高中毕业会考时,历史还是没及格,重考。可能也因为历史学得差的原因,我很少对有关历史的电影电视剧鸡蛋里挑骨头,肚子里没货啊。喜欢看电影,更喜欢看影
上高中时,因为最怕死记硬背,我扬短避长,弃理从文,可最终高中毕业会考时,历史还是没及格,重考。
可能也因为历史学得差的原因,我很少对有关历史的电影电视剧鸡蛋里挑骨头,肚子里没货啊。
喜欢看电影,更喜欢看影评,但特厌恶一部分装逼的专业影评家对一部电影太过认真,比如与历史不符啊,比如那会儿不该这样讲话啊,又比如那会儿应该还没发生这类运动啊,等等。电影说穿了就是一项娱乐罢了。你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一边装淡地指手画脚。你牛逼,你来拍啊!这很像嫖完妓,付完钱,一口唾沫往地上一吐:真他妈脏。
我看电影,看了觉着爽,我才下笔评论。当然,我知道我几斤几两,所以我很少吹胡子上脸地说一部电影如何如何差。如果真觉得差,我连说的欲望都没有。
我看电影,还喜欢看胶片版,对数字电影不感冒。这可能是骨子里的传统情结作祟。胶片版的画面景深、质感强烈,是数字版无法比拟的。而且我一向认为科技除了造福人类以外,也有捣蛋功能----比如前两天议的网络聊天话题,把遥不可及的两个人越来越近,却把身边的人越推越远。
今天我要说的是《赤壁》。这一次我反习惯,没有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去凑热闹,可能是因为当初一窝蜂似的杀奔《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后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还未愈合,因此刻意在影片上映快两周之后才姗姗而去。
昨天昆明发生了公交车爆炸案,今天我进影院这种公共场所有点发毛,就因为心怀惊悚,反而让我看影片的时候有身临其境之感----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
这是导演吴宇森在好莱坞“一炮三响”后回归华语的首部作品。《风语者》是吴导在好莱坞糊的最后一把牌,而且还是麻糊。因此,《赤壁》是否能让一代名导东山再起可谓是刀架在脖子上,风险越高,收益越大,这一次,他成功了。我说了不算,全国飘红的票房就是明证。还是清一色呢!
影片开场是在朝廷内,很炫也很玄。文武大臣各站两边,傀儡汉帝昏昏欲睡,正中央弥漫着一些烟雾,害得我差点以为那傀儡帝是玉皇大帝,差点误会这朝廷是天庭···贩肺沂窃诳次饔渭牵?
这不是吴宇森在故弄玄虚,为的是衬托威武的曹操出场----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要做足铺垫才能尽显英姿。
故事很快跳到刘备这边,张飞、关羽、赵云很亲切。真的,比那部电视剧《三国演义》更演义:张飞一如想象中的粗鲁、关羽还是那么忠心、赵云由胡军饰演,虽不如刘德华版的子龙帅气,但英勇方面似乎更贴近原型。我要重点介绍诸葛亮。
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让梁朝伟饰演孔明,而让周润发饰演周瑜。但金城武饰演的诸葛亮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异常传神地把诸葛亮的“神”耀眼银幕,同时又把诸葛亮身为“人”的平凡朴素银幕。看得出诸葛亮对整个战局胸有成竹却不盲目自大。战争,古代战争,谁说得准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吴宇森很好地还原历史原貌。
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地位显而易见。梁朝伟饰演他那是绰绰有余,梁朝伟演谁会不像啊?以他那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演技,如果允许他失败一次,那就是饰演他自己。
赤壁中,曹操是另一主角,但电影中他不是主角。张丰毅同样演出了曹操的霸气。你心理的曹操是啥形象?
人物介绍完毕,对了,关于林志玲,关于赵薇就不多说了,电影中是花瓶角色,演得也很花瓶。
不管是什么艺术形式,以情为推动是常规。刘、张、关的兄弟情,刘备赵子龙的主仆情,刘备与诸葛亮的伯乐千里马情、诸葛亮周瑜的英雄识英雄情都被吴宇森拿捏得很精准----一如他当年的作品《英雄本色》、《喋血双雄》。
周瑜说:再强的战阵都有它的弱点。对吴宇森而言,同样如此。可能就是因为吴对男人戏特擅长,对男女之间的情就弱了很多: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没有让观众,至少没有让我感到有多感人,虽然梁朝伟用他的电眼含情脉脉弥补了一部分损失、林志玲用她嗲嗲的声音为小乔与周瑜之间的爱增添了一些后现代。尤其是梁朝伟和林志玲的一段可有可无的床戏被拍得让人如坐针毡。说真的,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不挑逗人的激情戏。长达一分钟的肉体打滚竟然没让色色的我咽一口口水。这方面,我认为吴宇森应该向李安取经,你看人家《色,戒》拍得多色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倒是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惺惺相惜被吴导拍得有些暧昧,莫非他俩要断背?我没有批评的意思,我开篇就说了,如果觉着不好,说都懒得说。这叫瑕不掩瑜,耗资三亿,号称中国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大制作不可能步步惊心、段段精品。况且,影片单上集就耗时150分钟。吴导不容易了。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我对动作戏不再热衷。以动作片起家的吴导当然要拿出他的看家本领,所有的动作场面几乎都有“吴氏牌慢镜”,只是少了被惊起的鸽子。毕竟,这是古代战争片,是冷兵器,是拳拳到肉,不可能像枪战片,砰砰砰砰,鸽子受惊翩翩而起。片尾,还是出现了吴氏标签,鸽子,一个长镜头跟随白鸽飞向曹营,波澜壮阔!
最后说说与人诟病的台词方面,其实我没觉着有何不妥。对白是有些过于现代,但毕竟是商业片,又不是文献,搞那么认真干嘛。即使在片中真出现周瑜给诸葛亮发电报甚至打手机又怎么样呢,一切皆有可能嘛。不方便当面讲的暧昧,通过电报手机等现代化科技,有奇效。
所以,一本正经地指责台词出位的人,不懂娱乐。那些让人发笑的台词,我认为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场严肃的,惨烈的战争中,需要一些轻松----就像我,可以让我忍不住笑出声的同时,让我忘了昨天本地才发生的恐怖袭击。
150分钟的片子结束得很快,这证明了它好看。电影,好看才是硬道理!
我很期待下集上映。应该还有三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