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根让上帝发笑的芦苇
作者:函陕时间:2025-04-16 21:31:25热度:0
导读:“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只要一想到这句话,我想任何人都会泄气,一下子失去思考的勇气。试想,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人,这个让上帝创造的人又有什么是上帝不能知晓的?人在心里打的那一点小小的主意,又怎能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只要一想到这句话,我想任何人都会泄气,一下子失去思考的勇气。试想,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人,这个让上帝创造的人又有什么是上帝不能知晓的?人在心里打的那一点小小的主意,又怎能逃得过上帝的法眼?而人绞尽脑汁得来的那一点小小的狡黠,又怎能不让上帝发笑?一句话,号称万物之灵的人,在上帝面前何等渺小!他终生只能匍匐在上帝的脚下诚惶诚恐,吻着上帝的脚趾头虔诚地祈求上帝的保佑。
既然人的思考会让上帝发笑,人是不是就不要思考、就完全放弃思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会思考,人有由思考而得来的战天斗地的智慧。这样的思考和智慧创造了人类文明。如果没有第一个猿人的思考,人现在还在地上爬,还在茹毛饮血。人,也正是因为有了思考才有了作为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上帝怎样嘲笑,人总是不会停下思考的脚步。但是,人,尤其是每一个个体的人,他的思考都是有限的。他可以海阔天空自由自在地狂想,但他仍然会受到种种限制,例如天赋的局限,时代的局限,历史的局限,等等。因此,人永远也不要因为自己会思考而妄自尊大,人再怎么思考也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在生命意义上和一根芦苇没有两样。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就如恒河中的一粒沙子。每一个世间的人,他既不能看到生前茫无涯际的时空,也不能看到死后茫无涯际的时空,真是生死两茫茫。正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咏叹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处在这样的时空交接点上,人来到世间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反正只有几十年,得过且过随便活着就是了;正因为只有几十年,就要备加珍惜,活出每一分中的意义来。前者产生悲观论,后者产生乐观论,由此两者衍生出来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人生。从人类的历史看来,应该大多数人是倾向于后者的。否则,世间也就没有那么多对成功孜孜以求的人,人类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了。
我,作为人中的一员,一个渺小的个体,有时倾向于前者,有时倾向于后者,有时又摇摆于两者中间;有时豪情满怀,有时垂头丧气,有时壮志凌云,有时万念俱灰,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是谁,一时糊涂一时清醒。在梦与醒之间,提笔涂鸦,写下了一些既让上帝发笑,也让同类发笑的文字。二十余年来,断断续续,写写停停,丝毫也没有怀疑过其中的意义。有的不怕出乖露丑,在报刊上发表了;有的藏之于抽屉,至今不见天日。闲暇时把这些文字聚起来,发现竟有数百篇之多。如今是个只要有钱就可出书的年代,不禁就有了成书的念头。可一想到要让自己出钱买一堆纸放在家里,厚着脸皮有心没心地送给一些有关无关的人,心里也就冷了。思来想去,作为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多年,毕竟对自己的东西也有敝帚自珍之意。决定先自己整理一番,把毛胚弄出来再说。即使不能传之世人,就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吧,也让他们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位认认真真地活过的祖辈,于是有了现在这本集子。集子的编选原则只有一个:把自己满意的、不让同类太发笑的作品归拢来印个十来本。没事时自己翻翻,增删修补,自得其乐。传之后世是想都不敢想的。当然,如果有能入高人法眼的时候,弄个不亏本的出版也是我这根芦苇求之不得的。倘能如此,做一根让上帝发笑的芦苇又何妨?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