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谁见了这个题目都觉得可笑,其实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也觉得好笑。孔子是圣人,是大教育家,怎么能和生意扯到一起呢?但当我解读了《论语》中的一些孔老先生的论述后,觉得他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最起码,他是用市
谁见了这个题目都觉得可笑,其实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也觉得好笑。孔子是圣人,是大教育家,怎么能和生意扯到一起呢?但当我解读了《论语》中的一些孔老先生的论述后,觉得他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最起码,他是用市场的观念指导了自己的事业。您先别笑,且听我慢慢道来。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望两千五百多年前身居鲁国小城那个慈祥的孔子吧。看看那个时候,我们的孔圣人是如何用市场的观念推行自己的治国与为政的观点,如何教育自己学生的吧。
先说说孔子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其实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四处去推销自己的管理理念,政治主张。他认为只有施行周之礼乐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人民顺从,国家强盛,统治稳固的目的。于是他四处游说,向诸侯列国的国君推销孔氏的治国理念与方略。
您想一想,这和我们现在许多管理公司、管理专家们推销自己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众多的厂商用各种方式大做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是否异曲同工?
孔子在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与管理理念方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的观念,那就是苦口婆心地规劝那些国君们,使他们认知自己的理念。即使在具体的教育中也处处闪烁着营销的光芒呵。
如,孔圣人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什么叫“因材施教”?这分明是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观念吧。孔子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脾气秉性、性格特点等都很了解,他做到了“有教无类”,他的学生中干什么的都有,有商人,有地主,有手工业者,有农民,有贵族,有平民。他按自己的理论分别制订教育方案,针对每个个体开发适合个体学习的教育方法。所以,孔子弟子三千人,其中出了七十二贤人。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方式成就了孔子伟大教育的成功案例啊。
那位可能说了,你说的未免牵强附会了吧。那么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孔老先生其他的言论,从那里您会越来越清晰地体味到孔夫子的市场观念的。
孔子有句最著名的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市场观念,那就是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考虑,这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观吗?我们经常对我们的员工讲要换位思考,就是我们想问题,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客户是否需要,考虑客户的心理感受,尊重客户的多方位需求。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得不到客户的承认,即客户不买你的帐,那么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否大打折扣了呢?
为了使你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与接纳,那么就请你记住孔夫子的这句非常著名的话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也充满了市场的精神。那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对客户的尊重,并且这种尊重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他认为,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我们服务单位中的某些人当中,甚至一部分管理人员中,依然存在着“惟我独尊”的思想。他们对待客户的态度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是稍带有轻视甚至鄙视的眼光。他们把客户群体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对领导热情有余,笑的阳光灿烂;对一般客户冷言冷语,态度冷漠。对待客户没有那种感恩的心,那中发自肺腑的尊敬。
客户来我们这里消费,是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客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成就我们事业的核心。没有了客户的市场只能是孤家寡人的孤芳自赏与妄自尊大,没有任何市场的价值可言!
有的服务者由于缺乏对客户的真心尊重,在客户对服务发生歧义或异议时,不是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而是恶语相加,甚至出口伤人。最流行的论调是:“你这个人咋这么多事儿!”“你这个人什么素质!”等等。他们不知道客户的抱怨是新的商机,客户的投诉是提升管理的良药,直白点说,就是市场观念的缺失与职业素养的缺位。
孔子很博学,很伟大,但是他非常谦虚。他说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这也充满了朴实的市场精神的。有人说,成功往往不是取决于你的高腔调,而是你的低姿态。谦虚的人,谨慎的人总是得到机会的垂青。反观我们之中的某些人,他们善于的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如果别人确实比自己做的强,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托词,什么条件不一样啊,什么地理位置不同啊,什么人的素质有差别啊,什么管理理念不可学啊,等等。总之是自己比别人强,从来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承认在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上的差距。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已经有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观念,而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倒缺乏了这种良好的涵养与虚怀若谷的品格了?
《论语》博大精深,通透世事与人生,因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金石之言。愿你和我从《论语》中多领悟些道理与哲学,撷取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营养,端正做人,勤奋做事,与人为善,多用市场的观念思考问题,在市场中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