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深秋的一天,应朋友邀请我们驱车来到距市区十几公里外的萌山,一来观赏萌山水库的秀美风光,二来登高远望,扫除心中久聚的郁闷。久闻山上立有一块乡贤的功德碑,决定借此机会瞻仰一番。萌山,位于周村区萌山水库东北
深秋的一天,应朋友邀请我们驱车来到距市区十几公里外的萌山,一来观赏萌山水库的秀美风光,二来登高远望,扫除心中久聚的郁闷。久闻山上立有一块乡贤的功德碑,决定借此机会瞻仰一番。
萌山,位于周村区萌山水库东北岸,海拔162.5米,东西走向,面积2平方公里。山上翠柏葱郁,花木繁茂。萌山具有丰富的民间传说,相传为泰山奶奶的行宫,萌山庙群始建于南北朝,每年阴历9月20~28日庙会期间,民间庆典活动频繁,香火鼎盛,是当时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圣地,后年久失修,毁于战乱。经明、清两次整修,至今主体仍保持完整。
从山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两边是高大墨绿的松树,像在列队迎接客人,石阶两侧,盆栽的菊花或金黄、或浅紫,迎风怒放,暗香袭人。身边不时有三三两两虔诚的香客走过。来到半山腰,西边开阔的平地上有一座亭子颇引人注目,亭子里一面黑色的石碑赫然屹立。听朋友讲,此碑是2002年萌水镇政府为追念已故乡贤国树棠老先生所立。碑高约2米,宽1米,碑体重约2吨。碑的正面刻有“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为汉字巨书第一人孙鑫先生所书,它体现了国老先生行善积德、立身做人之准则。碑的背面是淄博市原政协副主席八十三岁的赵蔚芝先生亲笔撰写的碑文,洋洋洒洒近千字,极其凝练的概括了国老先生一生勤勉、轻财重义、乐善好施、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读罢令人肃然起敬。
国树棠先生生于清同治元年(1864年),卒于民国卅六年(1948年),原淄川县萌水乡东衣村人。自幼勤于耕读,20岁考取秀才,后因父母亡故而失去了再进功名的机会,再加之晚清废除科举,所以终身做了教书先生,一生教书育人,桃李遍布四方,人皆以“老先生”称之。先生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从教之余,著有《读史萃言》、《师竹公家训》等。先生秉性廉洁,修善积德,常以古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勉励别人且自励。曾在去淄城办事的路上捡到一褡裢,内装巨款,按当时的市值可买良田百余亩。先生遍贴招领启事,3年有余仍无人认领,于是将所有钱款献出,修筑萌水通北衣、西衣三里河上石桥两座,望娘沟石桥一座,余款交由道院用于公益事业,造福乡里。先生晚年曾执教于淄川井家河,东家沈氏为挽留他不撤馆返乡而为之置百亩良田,先生婉言谢绝。先生归家,常以“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为己任,乡人见路无瓦石、道无荆榛,常叹曰:“此必国老先生经过矣”。先生盛德累累,乡里有纠纷,先生至,立即罅隙尽释。他常常告诫人们三句话:“学吃亏,学认错,学会读书”。能吃亏,则不贪;能认错,则不骄;会读书,则明理重义而修善养德。
仔细看完碑文,一位高风亮节的老先生呼之欲出,对着功德碑我深深鞠了一躬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先生离世已六十余载,然他的品德在方圆百里仍广为传颂。爬到山顶,向远处眺望,萌山水库浩浩淼淼,烟波茫茫,起伏的远山肩并肩护卫着这片沃土和勤劳的人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萌山的秀美山水养育了这方百姓,民风淳朴善良。长眠于此的国老先生的精神永系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在他的庇佑、感召下,这里的人民必将秉承先生的品格爱国爱家、修身养德、勤劳诚信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