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秋天,收获的季节,夕阳洒落田畴,把麦浩培家里的稻田染成金黄的颜色。正在读初二的麦浩培放学后骑着自行车走在乡村土路上,不一会,他就来到父母亲正在收割稻谷的田头。“阿培,你把那两袋稻谷先拉回家里。”身上
一秋天,收获的季节,夕阳洒落田畴,把麦浩培家里的稻田染成金黄的颜色。正在读初二的麦浩培放学后骑着自行车走在乡村土路上,不一会,他就来到父母亲正在收割稻谷的田头。“阿培,你把那两袋稻谷先拉回家里。”身上沾满泥巴和禾杆碎丝的母亲,脸上被阳光晒得红彤彤的,注视儿子的眼睛不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慈爱。听到母亲的吩咐,麦浩培在母亲的帮助下,把两袋湿稻谷装到单车后架上。母亲帮助他将单车推到土路边。沉甸甸的稻谷,将近一百斤,单车轮胎被压得扁了一半。“爸,妈,我先回去了。”跟爸妈道别,麦浩培飞身上车,吃力地踩着单车而去,夕照在他的身后拉下一条负重的背影。单车在乡村土路颠簸着,走过小木桥,来到村口的大榕树头。“浩培!”一个男孩骑着单车从村子里出来,蓝色工作服上沾着斑斑点点灰白的陶瓷泥浆。“志刚,去哪?”麦浩培见是比他大两岁,刚刚初中毕业、在镇里陶瓷厂打工的好友麦志刚。“还能去哪?加班。”麦志刚一脸不情愿,骑车匆匆而去。麦浩培回到家里,支好单车,拿一条毛巾擦掉满头大汗,又匆匆忙忙地去拿电饭煲下米煮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麦浩培深有体会,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麦浩培的父亲,是镇粮站的职工,只拿微薄的工资,所以,半工半农,是全家人生存的方式。入夜,当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亲相继入梦,麦浩培取出课本,在灯下做作业。虽然上了初二,麦浩培的成绩只是一般,如果照此下去,读完初三,再也很难考上高中或中专。麦志刚无奈的话语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着,他的脑海闪过一道闪电:我将来是不是和麦志刚一样?如果要和麦志刚一个样,麦浩培可是一万个不愿意,他暗下决心,利用仅有的一年多时间,发起冲刺,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麦浩培调整了作息时间,夜晚八点做完作业,就上床歇息,半夜一点,闹钟响了,他就起床学习。此时的乡村,早已沉入梦乡,只有虫鸣、风声、星星和月亮陪伴着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麦浩培仔细地温习了从前学过的知识,像筑堤坝一样,把薄弱的地方砌上牢固的石块,在荒芜的心田种上植物,绽放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鸡鸣时分,困倦了的麦浩培再度上床睡觉,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早晨的太阳。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往往在一念之间,未来的道路走向哪个高度,属于有理想和目标的人。麦浩培用自己的勤奋换来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年,十四岁的麦浩培被番禺师范学校录取。从此注定他成为一名教师,走进他热爱和向往的职业教书生涯。二在番禺师范学校读书的麦浩培,就像屋檐下的麻雀飞进了森林,池塘里的小鱼游到了珠江。他像一株干渴的小草,得到雨露滋润,因而,脸上开满花朵一般的笑容。他喜欢音乐,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合唱队。他喜欢文学,参加了心声文学社。学校动员他参加义工为孤寡老人服务,他二话没说跟着去了。为孤寡老人搞清洁、讲故事,送上阳光般的温暖。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这个充满阳光的少年。据说,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关,热衷于帮助别人的麦浩培,在童年的时候就是个充满爱心的人。麦浩培每天去村小学上学的路边,有一座茅寮木屋,住着一个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老人太老了,他行动不便,每天便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坐在门口的椅子上,隔着香蕉叶遥望蓝天飞来飞去的白云,偶尔一两只停靠在他的屋顶的小鸟,也会令他兴奋不已,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没有亲人,他只有沧桑的经历和心事,孤独地打发着残余的时光。有一天,麦浩培放学经过老人的屋子门口,老人用微弱的声音叫他:"细佬,细佬!"麦浩培在老人身旁停下来,问道:"伯爷,您有什么吩咐?""我想吃香蕉,你可以帮我买吗?"老人看着他,眼睛充满了期待。也许他已经被许多人拒绝过了,以为这个小孩也不会帮他买香蕉。麦浩培二话没说答应了,老人脸上露出感激的微笑,然后伸出枯瘦的右手,在口袋里挖啊挖,挖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递给麦浩培。麦浩培接过纸币,离老人屋子最近的一间士多店也在一百米外,他跑步来到店里,买了一梳香蕉,要两块五毛,麦浩培用老人的一元钱加上自己父母给的零花钱,付了账。看到老人高兴的模样,麦浩培内心甜滋滋的。从此,家里只要下了香蕉龙眼荔枝杨桃,麦浩培上学路上就不忘给老人带上一袋,直到某一天,老人突然去世了,茅寮也变成空屋子,在岁月的风雨飘摇中,剩下一座骨架,长满了野草,破败不堪,一派凄凉。三一九九八年,麦浩培从番禺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钟村镇钟二小学担任语文老师。从小在沙田长大的他,很快就适应了民田的生活习惯,他喜欢钟村这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他一边勤奋教学,培养满园桃李,一方面坚持业余自学本科学历。他的教学论文还被刊登在「广东教育」、「师道」等权威杂志社,学校领导对这位年青老师刮目相看,培养他为业务骨干。然后在钟村,麦浩培没有什么朋友,同为学校的教师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所以,麦浩培刚毕业的生活颇为孤单。他有充裕的时间,又有旺盛的精力,他觉得不能够浪费青春,应为社会多做点事情。他看到钟村镇团委组织的志愿者联合会,在镇里到处搞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内心非常向往。他自该奋勇,到镇里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了一名奉献爱心的志愿者。志愿者除了做好人好事,还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中心工作。只要有任务,麦浩培都乐意去接受,他做过派发征兵、计生传单,也为外来求职者填求职表。但这些都是一般的工作,没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在其他义工的带领下,他见到了志愿者组织重点关注的对象棋哥。棋哥全名叫冯锐棋,是钟村石壁三村人,曾是个承包工程的能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触电重伤,为了活下来,医生截断了他的双腿和左手,右手也仅余下三个指头。一个铁的汉子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多次想了结人生,可是面对贤惠的妻子和年幼的一对儿女,始终没法放下。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轨迹,各不相同,每一个人的活着,往往都不是为了自己。麦浩培第一次见到棋哥,就觉得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令人尊敬的人。那一天,他和伙伴们第一次来寻访棋哥,家里没人,而是穿过弯弯曲曲的石板古巷,来到村外的田野。一对朴实的乡村夫妇正在田里种菜,那弯腰站着的是棋哥的妻子,那伏在地上,用一个蛇皮袋包住残余躯干,犹自单手撑地移动身子,停下来的时候用小铁锄锄地种菜的,就是棋哥。远远看到棋哥,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