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向东走甘肃[6]
作者:廒商时间:2025-03-16 17:08:12热度:0
导读:国庆的夜格外热闹与欢快。休息了一整天的人们都蜂拥在外面尽情地享受清澈的秋天。当月亮明晃晃的挂上树梢时,我们已经悄悄往火车站而去。一天的疲惫和满身的尘土让我们像两个沙坑里刨出的老古董,只有埋在心底的热情
国庆的夜格外热闹与欢快。休息了一整天的人们都蜂拥在外面尽情地享受清澈的秋天。当月亮明晃晃的挂上树梢时,我们已经悄悄往火车站而去。一天的疲惫和满身的尘土让我们像两个沙坑里刨出的老古董,只有埋在心底的热情还在不分昼夜的燃烧着。今晚我们将要在摇晃的火车上度过了。张掖的一整天是我们旅程的分水岭。时间的紧迫,让我们无法从容的向内蒙古草原挺进,也无法沿着甘肃的拐弯一路南行至甘南,青海。最终,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线路,继续向东,走完甘中,甘东的两个重镇——兰州和天水,也让我自己的石窟之旅从此划上一个句号。也许我们迥乎常人的旅游路线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国庆长假这个节骨眼上,我们竟然买到了到兰州的卧铺。于是一个摇摇晃晃的夜晚,让我们一夜无梦的从张掖的山岭边,站到了兰州的黄河岸边。
清晨的兰州晨曦未散,车站和马路上形色脚步匆匆。我们自然不能怠慢,在汽车站买了最近一班去天水的大巴车票,就拎着豆浆大饼的早饭继续登程。大概是昨日一整日的风吹日晒,加上一晚上糊里糊涂的睡觉,我们红着眼睛,黑着脸颊,头发纠结着乱蓬蓬的竖在头上,衣服裤子没有一处不是灰迹,鞋子抖一抖都是沙土。刚一上车便引来一堆人的侧目。我们顾不得许多,狼吞虎咽了早餐后便开始休息。此时,大巴已经驶离车站,在几个上客点转了一圈后,早就满满当当。一位少妇,带着两个娃和几包行李最后上来,结果只买到一张票。六、七岁大的小女孩只好可怜巴巴的一个人坐在走道的大行李上,两只小手紧紧的攥着两侧的座位,随着汽车左右摇晃。我看着实在不忍,正在和Catty商量要让小女孩坐到我们中间来,车后座的一位年轻警察站了出来,把少妇把抱着的男孩带去他的座位上坐,小女孩就可以坐在妈妈身上了。这一举动让全车的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而他自己却很自然的扮演着一位和蔼叔叔的角色,还拿出零食给孩子吃。一时间温馨的气氛弥漫在整个车厢里,在陌生人之间,在大人与孩子之间。四小时的车程被走走停停的拉长到五个小时,但是没有一个人焦躁与不安,不仅仅是因为那窗外明媚的太阳,还有这能暖入人心的西北汉子的柔情与果断。相比较上海地铁里那些冷漠的目光,匆匆的身影和疲惫的气氛。这个半旧的车厢里一群衣着并不光鲜的人们却更让人眷恋。
将将过了午饭的光景,我们便赶到天水市中心。在军分区的招待所放下行李,我们就直奔伏羲庙。其实天水最吸引我的是四十公里外的麦积山石窟。可是小小的天水城容纳了太多的传说与故事。且不说西汉武帝年间,此地因“天河注水”一举成名,因而建立天水郡,由此开创两千多年西部边陲的重镇地位。就是而后出现的一个个照亮历史之河的名字也与这小小的秦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秦襄公,李广,姜维,苻坚,李世民,李白……当然还有俗称人类之祖的伏羲。在这里,几乎每一步都会有一个故事从脚下升起,每一处地名,每一座山坡,每一条水流都在历朝历代里有着自己的地位,都曾经将绵绵不绝的精彩内容加入整个民族的历史里。所以,我们决定还是用脚去丈量,尽量的去走,去看,在渭河两岸一亲芳泽,在秦州大地一睹风采。
伏羲庙就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也代表了伏羲在天水人心里的位置。以往的城市里,或者佛教,或者道教,占据了整个城市风水最好的位置,受人们最多的香火。可是在天水,无论是佛是道都要在伏羲的面前避让三分。这位被中国人公认为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更让那些虚无缥缈的宗教不得不排在他的身后。且不说每天人来人往的潮流,到了每年几个公认的祭祖时间,这里据说更是摩肩接踵,无立锥之地。我们随着人潮走到伏羲庙正门,一面长长的照壁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一重淡淡的影子投射在大门口的一桩牌坊下。牌坊上四个大字“开天明道”笔力遒劲,而后面一重门口的“与天地准”古朴灵瘦,两幅匾额交相呼应,将伏羲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地位刻画的深刻准确。走进伏羲庙,庭院里古树森森,骤然比庙外凉爽许多。我们蹭着导游听这方天地的由来。只见目所能及的古树都木轮深深,古意盎然,随处可见皆几百上千年的树龄。在正殿的前面有一株从根部就分叉的老柏。一叉几乎已经枯死,由一根柱子支撑着摇摇欲坠。可是在几乎没有生机的树干梢头,又奇迹般生出一蓬郁郁葱葱的枝叶,真是枯木逢春,颇有绝处逢生,回天转地的感觉。据说,这千年古柏本是此地一祥物。后来被雷电劈开,木焦皮枯,世人都以为它死了。然而很久以后,突然有人发现这枯木枝头又是一片新世界,也不知是此地深泽伏羲宝气,灌入枯木,再续生机;还是这古木本就习得时间灵性,自行超脱生死,才能返枯为荣。后来者在参拜伏羲的同时也对这古木表达了浓厚的敬意,用一根根红色的丝线高高悬在枝丫上,希望它能将自然界的奇迹也转化于凡人之身。
由前庭进入中间的大殿。中间供奉的正神格外的醒目。寻常寺庙里的正佛都是仪态大方,体态庄严,衣冠楚楚,容貌端祥。可是这伏羲庙的正身颠覆了我的整个印象。中间端坐的伏羲,虽然也是身材魁梧,坐姿笔直,只是浑身上下只有身上的虎皮围裙和脑门上的一顶绿叶织成的叶冠。这万人朝拜的坐像,没有佛家的万道佛光,没有道家的全套法器,只是在胸口抱着一块阴阳转八卦盘。再加上全身黝黑的肤色,长及颈部的棕髯,整一个人猿泰山。站在面前,我再仔细感受这朴素的坐像,发现虽然没有任何的修饰,却有一种本真的触动。当人们不用那些身外之物来塑造佛神时,一份简单就足够用最原始的方式打动我们。伏羲所处的蛮荒时代,本就无神无佛,他每迈出的一步,每做的一个动作,都会为人类的文明带来巨大影响。大殿两侧也没有罗汉帝君,没有侍者散神,却是十六幅古朴的画卷,记叙了传说中在伏羲的领导下人类的创新创造和取得的成就。很多耳熟能详的事迹刻画出那个年代的艰苦,也更衬托出人们的努力和智慧。古人茹毛饮血,伏羲氏率部族尝试了多种当时先进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改革,或者创新。其实有一个新的点子并不难,而难的是付著于行动,更难的是推广而泽被众人,难上加难的是取代旧习,生成新规。我想这才是伏羲庙于我们的意义。
伏羲庙不大,转完一圈,我们匆匆离开。江泽民所题的“羲皇故里”四个大字依旧闪闪生光。可是那尊古朴的塑像才是我们印象里最深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