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题记:爱情与责任无关!张小娴的名字早已耳熟,只是接触她的文字确实有些迟了,是在去年,毕业的学姐把所有的书都摆在八舍门口,一边不舍,一边叫卖,“十块钱两本,喜欢的挑几本了啊。”我挑了两本张小娴。之所以喜
题记:爱情与责任无关!
张小娴的名字早已耳熟,只是接触她的文字确实有些迟了,是在去年,毕业的学姐把所有的书都摆在八舍门口,一边不舍,一边叫卖,“十块钱两本,喜欢的挑几本了啊。”我挑了两本张小娴。
之所以喜欢《流波上的舞》,是喜欢于曼之这个名字。一念这三个字就有一个淑女站在我的眼前抿嘴而笑。由此看来,我还真的是个有“淑女情结”的人。于曼之的职业也是令我喜欢的,在儿童出版社给儿童故事画插画。对于一点美术细胞都没有又向往童真世界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浪漫得有点奢侈的工作。
到了这里于曼之似乎已经足够吸引住我了,于是我就捧着《流波上的舞》一直读下去。
故事并不出奇,只是一个有点俗气的“三角恋”。只是女主人公没有得到完满的结局。被两个男人爱着的她最后只能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脸贴着枕头,旋转”。张小娴说,“她从情爱中解脱了出来”。可我明明看到她的心在滴血。
于曼之遇见李维扬,在她和谢乐生在一起有七年的时候。遇见本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记得曾经看到一条短信,“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首,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意用一万次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并且对你说,我真的好想爱你”。能遇见,是多么的不容易。能相爱又是经历了前世的多少修行。于曼之和李维扬的美好和不容易,却带来疼痛。因为有谢乐生,那个像“武侠小说里的独孤求败——个赢过无数的敌手只求一败的孤独剑客”。他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于曼之是他唯一珍爱的女子。她是个多么幸运的人,她和他在一起七年了,怎能不珍惜他的爱?她不经意地就被困在了两个人围织的网里。
于是,一场战争开始,一场感情的战争,一场貌似是三个人其实只有于曼之一个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开始了。想来也真是残酷,与敌人斗争起码有个目标,与自己斗争,目标在哪呢?
于曼之说她在用意志爱着谢乐生,是啊,她在用意志爱着他,而在用情感爱着李维扬。一边是责任,一边是爱情。何去何从?
爱情与责任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爱情,所以他想为他做一切,他要为她做一切,他心甘情愿。而因为责任,所以她应该为她做什么,他必须为她做什么,此时他未必想这样做。也许他在痛苦中履行着这份责任。如果他(她)为着责任为她(他)做什么的时候,他们的爱情早就溜走了。剩下的是责任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每次想到这些的时候就对爱情有些绝望。为什么爱情会成为过去?永远到底在哪里?
于曼之是个懵懂的人,加上李维扬对感情的自私。于是她没有犹豫的选择了谢乐生。她觉得她应该是她的归宿,是她最终的永远的乐土。她试图把李维扬永远的埋没。殊不知那是徒劳的。爱情怎能埋得住,它就想火山一样,若被埋住了,那也许就不是爱情了吧。
于曼之去了波士顿,跟着责任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像以前一样的生活在一起,以为可以就这样一直到老。只是两年过去了,在听到李维扬在纽约参加她好朋友的孩子的庆生聚会的时候,她却发现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从没离开过她的心。于是她要连夜自己开车到那里。她要见到他。那么迫不及待,那么奋不顾身!
但是上帝有时候是漠视我们的。于曼之去不了纽约,她没有再见到他。她失去了又一次机会。而谁知道她失去的其实不止是一次机会。
在谢乐生决定离去的时候,他们都明白他们不愿意这样分离,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再这样在一起。他忍受不了他视为完美的爱情里有污点,他觉得自己被骗得很惨。而她的心里,李维扬纠结在那,挥之不去。
他们是爱着的,于曼之觉得她是爱他的,九年呢,谁也没有办法去否认。可是他们就要分开了。他们都那么的无能为力。
或者这就是感情的残忍和无奈吧。我们总是在矛盾中爱着,相互伤害和心疼着。谁能拥有理想中的爱呢。我们能得到的只能是一些,不可能是全部。而有时候连那“有些”我们也无力拥有。
小宇对小雨说他知道他对谁内疚,她知道该珍惜谁,该对谁好,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为什么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会有心酸的感觉呢?我的意念里不渴望这样的爱情。小宇选择了我,可是那似乎不是爱情,起码不是我心目中的爱情。
于曼之只从爱中解脱出来,在自己的世界里舞着。我是否也要从中解脱出来呢。云离开了。留下一本诗集,一盒心型的巧克力。他说他终于明白我们已经走到了尽头,他说要我幸福。我只看了第一句话就抑制不住地哭了出来。一个人在空空的宿舍里号啕大哭,世界上存在些什么已经不重要,只觉得就在此时自己真的就只有一个人在走了,云真的就要从此永远的离开了。那个想要为我做一切的人就要这样不再。他说“我们做不了敌人,因为我们曾经相爱过,我们也做不了朋友,因为我们曾经相互伤害过。”那么我们从此就活在了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世界,即便我们享受着同一片蓝天,即便我们赞美着同一轮月亮。于曼之的选择得到的是一个人的舞动,她得到的是轻松,即使有疼痛,也是没有负担的。那么我的选择呢?我不期待着解脱,但是,如果解脱是一种必然,我欣然接受。终归是要有一个结果的!
大三了,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计划着毕业。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美好的归宿。我决定要考研。我喜欢学校,喜欢做学生的感觉。我想我会尽量多些时候在学校里待着的。即便所有的人都离我而去,我也要在校园里欣赏月亮,凝听白雪,感受呼吸。有人说我对家庭对父母不负责任,他们不了解,所以任他们说吧。我还是得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的。
已经鲜少有力气去考虑爱情和责任的区别或者关联。我们活着,有爱情,有责任,这其实已经是很大的幸福了,又何必一定要进一步呢。较真之后,伤痛之后,自己还是自己,平淡之后,妥协之后,自己也还是自己。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缘。注定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百年后那朵花开的时间!你在哪里?我在哪里?归宿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