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落户 (二十四)
作者:泣血涟如时间:2025-04-13 10:56:08热度:0
导读:摘回来的棉花是带棉花籽的,那叫籽棉,晒干后要去加工,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光去掉籽,出来的还是一朵一朵的棉花,还有一种就是深加工,去了籽后把棉花打成一片一片的,就象以前棉花店里卖的一样,基本上三斤籽棉
摘回来的棉花是带棉花籽的,那叫籽棉,晒干后要去加工,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光去掉籽,出来的还是一朵一朵的棉花,还有一种就是深加工,去了籽后把棉花打成一片一片的,就象以前棉花店里卖的一样,基本上三斤籽棉出一斤棉花,街上有一家棉花加工厂,我们每个人分到三斤籽棉,我和小琳拿着六斤籽棉,去工厂加工,一个有几台机器的工厂,车间里到处飞扬着棉絮,机器在加工,还要我们在旁边帮忙,把机器里吐出来的棉花,要我们自己在地上一层一层的叠上,等加工好出来,我们的头上、身上粘的都是棉絮,眼睛都睁不开,因为连眉毛、眼睫毛上都是,鼻孔里痒痒的,连呼吸都好象困难似的,真难受,想想在棉花加工厂工作的人,可真不容易。
另外棉花籽可以去换棉花籽油,现在好象没有听说过吃棉花籽油的,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棉花籽油的味道,深褐色的,如果装在瓶里就象是酱油一样,可比酱油颜色还深,且浑浊难闻,抄菜前一定要在锅热油旺后,再洒上些水,油锅里就会冒起一阵黑色的油烟,带出一股棉花籽油特有的怪味,就这样炒出来的菜仍有怪怪的味道,而且菜就象放了酱油一样的深褐色,(那时候,江西农村没有酱油买)因为油的浑浊,菜炒出来是粘粘的,吃起来涩涩的,嗓子眼都发毛,起先我们根本无法接受,可在经过没有油炒菜的一段日子后,再加上周围人家的厨房飘出来都是这种气味时,你根本没办法摆脱,只能慢慢接受。后来回上海说起吃棉花籽油,有人很惊奇说,棉花籽油怎么可以吃呢?也不知道,到底是棉花籽油不可以吃呢,还是那时候的加工方法或加工技术不对。
队里开始缴公粮了,就是把晒干了的稻谷,按国家政策规定的数量上缴,上面有派专人来,指定送到某一收购站,挑来的稻谷要验收,(因为不许掺入不饱满的稻谷)然后过秤,记录好每一个生产队缴来的公粮数目。我们也加入了送公粮的队伍,先到队里的仓库,有人在我们的筐里装上金灿灿的稻谷,然后扁担上肩,跟随着队伍,伴着扁担吱吱呀呀的声音,一路快走。队伍来回穿梭着,一派忙碌的景象。挑了两三担后,不知是队长还是书记把我们叫到仓库,让我俩完成一项“瞒天过海”的任务,在交公粮的箩筐里搀杂不饱满的稻谷!把那些不饱满的稻谷搀杂在缴送公粮的箩筐里,箩筐的上面覆盖的是合格的稻谷,那些上面派来的人,看得时间长了,放松了,只看看箩筐上面的,不再翻下面的了,队里也就乘机搀杂,这些都成了惯例。
早稻的亩产约五六百斤,晚稻只有三百来斤,早就听说过亩产超千斤了,实际两季稻谷的亩产都没千斤,我们疑惑地问老表,他们回答说也许是上面估计的吧,反正我也没搞懂,亩产该怎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