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无乡可回的人啊
作者:仙俦时间:2025-04-18 01:08:32热度:0
导读:远远的山上传来阵阵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清明快到了,又到祭拜先人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选择在春末作为祭祖的日子?我想了又想,好像有点头绪。夏天太热,冬天太冷,都不适合举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像祭祖这样庄
远远的山上传来阵阵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清明快到了,又到祭拜先人的时候了。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选择在春末作为祭祖的日子?我想了又想,好像有点头绪。夏天太热,冬天太冷,都不适合举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像祭祖这样庄严的活动。秋天天气不错,虽说古人也有“悲秋”一说,但秋高气爽更适合游玩而不是做正经事儿,更何况秋天的丰收带给人的欢乐和满足,很容易使人忘记痛苦。春天就不一样,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天,常常是灰蒙蒙的;地,常常是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人的心情也跟天气一样时阴时晴,情绪指数和气压同步,降得很低。即便是在春明景和的日子,想起逝去的亲人,也不免要黯然神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欲断魂的那个行人,他是行商还是谪客?还是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或者是像徐霞客一样的热衷于探险的旅行家?在一个细雨纷纷的季节,一个远离亲人的陌生地,举目四望,一片茫茫,除了借酒消愁以外,他还能干什么?
对我而言,家乡就是填在表格里的那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因为写过无数次而熟悉,因为它仅仅是一个词而陌生。家乡就是远山顶上的一团雾,它确确实实存在,却又不可触摸不可感知,且没有确定的形象。几十年来,我的家和很多人家一样,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地方搬家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工作,因为读书,因为婚姻。实话实说,我只有籍贯没有家乡。我没有乡音,不认识我的乡里乡亲,不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四时八节有什么农事……一句话,我对家乡一无所知。多少年来,我都觉得四海为家是值得骄傲的,直到最近。最近我经常会想到我的家乡。我知道那里有一群和我血脉相连的陌生人,我越来越强烈地想去了解他们。回乡走走看看的念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好像那个地方充满诱惑,冥冥中有些什么在召唤我,虽然我还不清楚是什么。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潜意识中的古老记忆,还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还是仅仅因为年岁的增长?
多年来看新闻报道“春运”,看数以亿计的人拖儿带女大包小包坐车乘船跨越千山万水返乡,我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在那个特别的时候,回到那些既不繁华又不富庶的地方?现在我多少有点明白,那是他们根的所在啊!
清明,我也想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