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震后
作者:掾佐时间:2025-04-15 05:31:57热度:0
导读:2008年5月12日中午2:28分,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同样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中午,我趁这少有的空闲,溜到微机室想拾起久未触摸的笔写一写心中的感伤。哪知,打开电脑,刚写了不到两行字,忽然发
2008年5月12日中午2:28分,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同样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中午,我趁这少有的空闲,溜到微机室想拾起久未触摸的笔写一写心中的感伤。哪知,打开电脑,刚写了不到两行字,忽然发觉桌子有点抖动,我没在意。因为这段时间我校一直在搞修建,工人们时不时的使用马力强大的电钻,让楼房颤抖。这时,一位老师说:“怎么有点抖呢?”另一位老师说:“是不是那边在跳舞啊?”(因为快到六一节了,我校正在抓紧时间排练节目。)一位老师接过话茬:“跳舞也不可能这么厉害啊。”话音还没有落下,桌子的抖动就变成了摇晃了。我背后正好靠着一台电脑,这电脑左右摇晃得很厉害,我也说:“怎么摇起来了?”突然,一位老师惊叫起来:“地震!”于是,我赶紧丢下鼠标,抓起手提袋,三步并成两步跑出微机室。看见行政办公室门口的德育主任正在恐惧的大喊:“快往操场跑,地震了!”楼梯上马上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正在陪同学生睡午觉的老师们也纷纷赶往操场。
来到了操场,就好象站在了水波上,起起伏伏的,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操场上人生鼎沸,都在诉说着刚才不同凡响的惊心动魄的感受。有的学生害怕火辣辣的阳光,躲在教学楼的阴影中,老师们一边焦急的驱赶学生远离教学楼,一边声嘶力竭的安抚惊吓的学生。一会儿时间,感觉慢慢变弱,直至消失。大家才回过神来,想起打电话咨询。可是,手机上信号满满,却不能连通。每个人都焦急地不停的拨着手机,好不容易才拨通了电话,知道是我们的近邻四川的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一下,大家又三五成群的打电话担心自己的家人朋友了。只是,电话一次不能接通,再一次还是不能接通。满操场都是大家着急的语言,走来走去的身影。我还好,找到一个间隙知道了家人的情况,激动的心才稍稍安稳了些。直到下午六点钟,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了。
接二连三的消息传来,说下午和晚上有余震,紧邻的学校都放假了,我们也只好放了假。虽然下午的余震大家几乎都没有感受,只有极少的人说有一点感受,地面有一些波动。那么晚上的余震会发生吗?我工作的单位离家有几十公里,我怎么办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万一有余震,他们能怎么办?这么一想,我立即决定马上赶回家去。
还在路上,终于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好朋友的问候,让我的心暖暖的。晚上吃过晚饭就一直关注着余震的消息,但是什么也没有得到。知道大家传言的十点钟。我观察了周围的房屋,发现没有几家亮着灯,都黑灯瞎火的。我也极力劝老人和孩子到外边去躲一躲,孩子小听从我的劝,可老人自持见多识广认为没有危险,好不容易才让他同意。一家人才走到了街上,往空旷的河边走去。一路上发现很多人都在街上,这里一群,那里一群。来到河边,居然还有开着车带着家人到这里避难的人。老人找了个平素认识的乡邻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今天的感受。时间走得真慢,许久才十一点钟,孩子带的几本《故事会》都看完了,不声不响的翻来覆去的倒腾着书。河对岸高档住宅区里的灯逐渐亮了起来,老人说:“你们看,我说没有危险,你们不信,看那些人都回来了,说明没有问题了。我们也回去吧,明天孩子还要上学呢。”我们也只好回到了家里。可是却不能入睡,一家人的担子都在我肩上挑着呢。睁着大眼望着天花板,该想不该想的事情都在脑海了过了一遍,眼皮还是有些打架,甩甩脑袋,继续观察,却睡意朦胧。电话铃响了,是丈夫的,他在提醒我别睡着了,要随时注意动向。电话铃终于驱散了睡意,窗外打麻将的人还在酣战,往日这个时候早就鸦雀无声了。又等了些时间,没有异常。看看时间,已是凌晨两点,早过了传言的十二时了,这才合衣躺下。六点时,我也得起床赶到单位上班,校长讲过,如果昨天晚上没有异常,今天就要上课,谁敢不去呢。
来到学校,听见了老师们的议论,才知道凌晨四点钟的时候,也有轻微的震动,打开电视,才明白处于正中边沿的成都从昨天下午到此时,已经发生了五百多次的余震了。哦,我心中一惊,幸好这里离震中很远。关心灾情,关心地震的情况,成了每个人必做之事。下午,办公室里只有我和另一位吴老师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楼梯上又传来了繁杂的脚步声,同时又有老师的吆喝:快!快!快到操场!同时,吴老师也在一迭声的说:糟了糟了。站起来就往外走。我没有感觉,抬头看见饮水机上水桶里的水荡来荡去的,而我和吴老师谁也没有去接过水喝。我明白了,也跟着往外跑去,还没有走出教学楼,有老师说:别跑了,已经停了,你看,电灯都没有晃动。大伙慌乱的脚步才放慢了许多,定睛一看,果然水桶里的水已经平静了,灯也安静的呆在半空中。后来才知道,刚才并不是虚惊一场,震中又发生了6。1级余震。
看到网络上,电视里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凄惨画,看到温家保总理哽咽的场面,谁又能无动于衷呢?灾难来临,我能做什么?也许只能以我微薄的力量关心,给没有经历灾情的人们灌输防灾抗灾的知识,为以后的生灵涂炭尽一点绵薄的力量吧。
200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