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壶煮三江
作者:党官时间:2025-04-17 07:29:08热度:0
导读:他有着一个炸雷的名字:宋三江。听到这个名字,首先从记忆里拽出的自然是《水浒》中梁山泊的掌门人:宋江——仅一江水就让英雄梦随流而去不返。接着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慨:他的长辈有着怎样纵贯古今而不泯的壮士情、英
他有着一个炸雷的名字:宋三江。
听到这个名字,首先从记忆里拽出的自然是《水浒》中梁山泊的掌门人:宋江——仅一江水就让英雄梦随流而去不返。接着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慨:他的长辈有着怎样纵贯古今而不泯的壮士情、英雄梦,要用“三江”去圆一个“千骑卷平冈”抑或“沙场秋点兵”的凌云志?
然而,他却未著戎装、执金戈,三尺讲台,五尺黑板,一截粉笔就是他的舞台,他的人生。
宋三江,是文博实验中学的一名副校长。
这是一个需要垂直管理特立独行的校长。学校的教学工作归他;教务主任的工作归他;七、八年级年级组长的工作归他;高一、二年级年级组长的工作归他;学校每天下午的“日清”工作归他;每周末的“周清”检测、辅导的落实也归他……他的工作时间无极,内容无极,责任无极,压力也无极,不知经纶事务者是否会垂慕他的这个职位?
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纵然有三头六臂也难应对这繁复的工作。于是,他用淡然的心态简化生活的内容,吃住在校,心无旁鹜地以简单的生活应对万绪的工作,成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将士。
这是否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第二境界?这“伊”是谁?是学生,是家长,还是正校长?也许就是他那师者的天职内化到灵魂中而外化的出于自然的“义”和“道”。
宋副校长是“文革”前的产物。先天不足成为他不甘平庸的动力。他躲进陋室,把英文字母,日语音图当作了七巧板,当作手中彩花筒内的彩屑不停地拼,不停地转,乐而忘返。天下是有准备人的天下。当日本人来校参观时,他用单词、词组、句子;用英语、日语、中文拼出一个语言的斑斓世界,传情达意,日本友人欣然心领神会。“土八路”拿下了“小日本”。
他在九年级最后冲刺中考的时候临危受命,承担起了九年级一个特色班的化学教学工作。
宋副校长具有为人师的先天优势。他的课堂语言传递着尊重,传递着鼓励,传递着启迪,用一种亲和的语气,近人的表情善善的引,款款地教。他给学生的每一个目标仅仅只有一个台阶,一步之遥的诱惑就是兴趣,就是自信。学生没有压力,只有动力;不因可望不及而厌烦,却因唾手可得而喜上眉梢。课上,化学中每一种燃烧的颜色,每一种反应的条件,艰涩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间的差异他唠的是有声有色。他用自创的类比教学,把同类物质放在一起,把异类相关的物质放在一起,把化学、生物、物理串在一起,学生像条小鱼,在这海中欢快地游弋,筛选出适合自己的那一份美餐,大块朵颐。享受着“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君临天下的自豪。他还会在各类物质中信手拈出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牢牢掌握此物质的特点。知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用知识让自己变成生活的主角。
他教学十天后,这个班的化学平均分上了两分,二十天后,平均分又上升上近十分。他轻松掀起一场“大跃进”,不知这是不是他“笑谈渴饮胡虏肉”的宿愿?
他虽是校长,教学却一丝不苟。他不会因繁琐的事务而随意的换课、放课。有老师用了他的一节课,他竟然锲而不舍地追着索要:“你用的我的课一定要还给我。”“你什么时候还我的课?你借我的钱可以不还,但借我的课是必须要还的。”这“迂腐”书生的执著,将我抛到吐鲁番盆地,待我再回首,他站在了珠峰之巅,这种难以逾越的高度差,让我与他只能相望于江湖。
他不是英语系的嫡人,也不是化学专业的传人,他是专攻物理的。但他却将英语、化学游刃有余地玩弄于股掌之中。他曾在山区作孩子王,他给孩子们教物理,教数学,教化学,教英语。一个人撑起孩子们的一片天。也许是远离浮华,远离嘈杂,远离诱惑,心再大,能装的只有学生;能道的就是知识。结果,回报的是炸雷——有一年中考,全市物理满分的十个学生里,他教的学生占了四个。
他是一棵树,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他是一棵蓉树,条条枝蔓落地生根,密密匝匝;他是一棵胡杨,每一个根须又会生发出小芽,顽强地长成大树,生生息息。
一把小壶,容三江。壶因三江而含蕴,三江因壶而生韵。这江水,将山中峰峦,林中生灵,天中霞蔚倒映成层层叠叠的水墨画,虽淡,却翻飞出无尽的华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