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光
作者:玉岑时间:2025-04-16 17:10:04热度:0
导读:当年少的时光渐行渐远之后,那些当初看似平淡的日子,却在许多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辉。回想起来,那些少年时光几乎成了我记忆中色彩最为绚丽的片段;甚至于仅仅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还有一些儿时玩过的或珍藏过的老物
当年少的时光渐行渐远之后,那些当初看似平淡的日子,却在许多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辉。回想起来,那些少年时光几乎成了我记忆中色彩最为绚丽的片段;甚至于仅仅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还有一些儿时玩过的或珍藏过的老物件,都能让我雀跃不已。
记忆早已泛黄,留下的也只有那么点影象,却一次又一次、永恒地在我的脑海中重现。
该怎么来描述那多姿多彩的少年时光呢?也许,应该用草绿、金黄这样诗意的色调来描绘,并且,应该是那种近乎梦幻、纯得唯美、如颜料般的色彩,如一首天真、率性又带着点淡淡情绪的风中之歌。
少年是一个不确切的年龄,不知从哪才算开始,也不知从哪才算结束。它紧接着童年,又延续着青少年。在悄无痕迹的转换中,潜入时光深处。
我想,少年是对周围世界有了那么一点点认知的懵懂年纪,但懂得不多,还有一颗十分天真、烂漫的孩童之心,对生活充满期待和幻想。在我的记忆中,少年应该是小学四年级之前的时光。对于书,或者说是知识,还没有那么多的渴求,还可以在肆意的游玩中找到许多乐趣。读书还没有成为生活的全部和重点。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夏日午后。所有的快乐和欢笑几乎都和夏日有关。
阳光是灿烂的。现在回想起来,仍有阳光闪亮的身影。似乎当时的夏天总是特别炎热,太阳总是高高地挂在天上烘烤着大地。在午后,大人们都睡去了。这段时光则成了我们欢乐的海洋。
孩子自然是不安分的。那时,和堂哥、堂姐住在一起。每到中午,便想方设法地弄点什么来玩。起初,经常玩五子棋、飞行棋之类的,拿个色子抛出几点,就走几格。现在看来,自然算不上什么,但在90年代初,能有这样的玩具也很难得。我们可是玩得兴味盎然,欢笑声在棋子间飞扬。物质的匮乏,反而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珍惜和快乐。
我们在面向街道的客厅里玩耍,老远就听见了沿街叫卖冰棒的吆喝声。先是叮铃铃的车铃声,然后才是悠扬的叫卖声,抑扬顿挫,颇有节奏。现在想起,仍是种美的享受。
有一次,我们闲得无聊,居然想学大人喝酒。可是,孩子没有那么多钱,也不能喝酒。我们把一块小木板放在小竹椅上,逐一分发摆上买的零食,像模像样地摆上三个杯子,斟上茶,以茶代酒。犹记得,堂哥首先发话,招呼我们一声“来来来,干杯”,学着古人掩杯的样子一饮而尽。喝完后,还不忘说上几句“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我们见此情景,不禁哑然大笑。之后的情节早已淡忘,但颇有几分煮酒论英雄的味道。
后来,午后只剩下我一个人。
幸好,我又找到新的乐趣。仍是在客厅,在百无聊赖之后,目光落到了角落的木柜上。那里放着许多种不同类型的书。那时,我经常躺在妈妈洗净的地上,看小人书、漫画之类的书,那些卡通形象开始走进我的世界。我的想象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那些午后,宁静而惬意。风从面向街道的大门徐徐吹来,感受一丝夏日清凉。累的时候,便拥书入睡,带着书的芳香。醒来后,舒展舒展筋骨,坐在门前的石阶上,看蔚蓝的天空里,云卷云舒,带着我的思绪一起飘远,我的幻想开始展翅飞翔。走向远方,走向那片缤纷的世界。
想起那时安静的读书心境,真令人向往。不过,那时读书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为了满足心灵的幻想和期待。
自然,孩子不会整日呆在屋里。我们还是在户外找到了可以嬉戏的地方。那是一片竹林。
还是在午后,还是我们这群孩子。那片竹林杂草丛生,有花也有树。自然,也有许多叫不出名的昆虫。我们经常在这附近捉迷藏,躲在草丛里,躲在树上,和泥土、青草混在一起。我们更像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奔跑着、嬉戏着。或者,在草丛中捉蛐蛐;或者,在不知名的花儿中捉漂亮的七星飘虫;或者,从树上捉住疯叫的知了,剪断翅膀,戏弄一番。对孩子来说,这里便是快乐的天堂,总会有许多的乐趣可以期待。
折下枝叶,围成花环状,带在头上,那样子立马就有了小兵张嘎的英姿。爬上树,坐在树枝上,摇晃着枝叶,唱一首儿歌,天真的歌声回荡在安静的午后。阳光从枝叶间透射下来,映出斑驳的点点金光,照在盛夏的草地上,也映在我们身上。偶尔一声清亮悠长的车铃声从路边经过,梦幻中的诗意蔓延开来。犹如风铃清远的叮当声,传递着少年时光独有的气息。
那棵林中的桑葚总会在夏天结出果实。或是青涩,或是半青半红,或是红得发紫。我们总是嘴馋,不管干不干净,摘下来,手稍微一抿,咬上一口。又酸又涩,甜的不多。那酸涩的味道正是少年时光最好的写照。
记忆中,还有次远行。一大群孩子并排占据了整条路,想走到尽头看个究竟。午后的烈日在考验着我们,但我们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只记得走过了一座又一座的桥,似乎桥总是走不完的。一路上,没有多少景致,只有左边一条汩汩而流的小溪和右边一片随风飘舞的金黄稻野。金黄,在我的印象中特别深刻,那是值得期待的储藏和记忆。对少年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颜色了。当初那种颜色的质感,经过岁月的沉淀后,已成为一生珍藏的意象和词汇。
最后,我们到达路的尽头,转弯处,又有一条路伸向远方,远处仍然还有桥。那桥,成了我们对远方的认识和寄托。我为生命中能有这么一次远行而庆幸。
关于少年时光仍有许多零碎的片段和记忆,但不知如何来组织和描述。少年的光影和日子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些很虚的词语留作印记,权作留念。
我想,少年应是这样一幅情景。在一片金黄的草丛中自由奔跑,追逐风中的蒲公英,沉浸在一片烂漫的思绪中,成为人一生以后成长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