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桥
作者:革车时间:2025-04-17 12:39:16热度:0
导读:昨天看一新闻,说的是老家一核定载重七吨的老旧危桥因不堪八十吨重载汽车的重负,坍塌了,认真对照一下照片后,一切都清楚明了——桥确实塌了,曾陌生又无比熟悉的老桥完成了它的使命,可谓寿终正寝了。其实,那轰然
昨天看一新闻,说的是老家一核定载重七吨的老旧危桥因不堪八十吨重载汽车的重负,坍塌了,认真对照一下照片后,一切都清楚明了——桥确实塌了,曾陌生又无比熟悉的老桥完成了它的使命,可谓寿终正寝了。其实,那轰然塌下的,早已略显疲态,这座309的国道上的跨河小桥已是老态龙钟,在邻县开通西去新路时,它基本失去了往日繁忙,只有本地的车辆匆匆在它身上滚过,绝大多数是小三轮小四轮牛车马车,在经年的风雨里,它如同年老体衰的老牛,满布沧桑,满怀龙钟,在日日西下的夕阳里静默着,有点迟暮的索然。最近南边修路,它身边又有了曾经的繁华,可惜没有热闹几天,就如回光返照一般,轰然坍塌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或许过不了多久,这里还会新建起一坐崭新的桥,但对老桥的点点记忆却在这轰然中复活了。
老桥没有名字,因横跨一涧河,所以父老们便称其为涧河桥。涧河是吕梁山的山洪冲出来的,平日里却是走捷径人的便道。吕梁大山每年都要发大水:夏日多暴雨,山上稀疏的植被很难涵养水分,只要有雨就会汇聚到一起,顺山坡而下到沟底,两面山坡的雨水积攒到一定程度便是山洪了,那黄色洪水从高往低奔涌而下,气势非凡,力量巨大,冲刷两畔,久而久之就冲出了一天然的河道,这就是所谓的涧河。向来涧河里是不存水的,雨过天晴,河道里的水慢慢减小乃至干涸,满河的圆圆石头,山上山下的人又来来往往把涧河变成蜿蜒曲折的小路,年复一年,循环不休。
很久前修战备公路,道路是从长治上党郡那边过来的,穿吕梁大山过黄河大桥就到了陕北的宜川,据说一直要到兰州,这是反帝防修的需要,战备路所经过的地方逢山开山逢河架桥,于是便有了涧河桥。
以前很少到山根下,也就不知道涧河桥的样子,上初中一年级时学校建了几孔窑洞做学生宿舍,要垫根基,圆圆的河lai石正是垫根基的上好材料,就借着劳动课让我们到涧河里拾石头。暮秋时节,一片瑟瑟风景,在河道里走过,风声忽忽,河堤上的衰草枯杨在夕阳里抖抖索索,河道里只有几个小孩子,眼前的一切让我们觉得世界很荒凉,仿佛进如蛮荒时代,靠近村庄的地方石头被村里人都收拾光了,大家没有干活,一味地向前走,蓦然前面出现了一座大桥,石头底座加水泥桥身,在涧河低往上看,那桥墩很厚很高,桥身很宽,不时有汽车马车在桥上压过,沉闷和压抑也就在那“呜呜”鸣叫里消失了,第一次在桥下看桥,于是那灰色的桥和西下的夕阳还有空旷碧蓝的天空就定格在幼时的记忆里,不能抹去了。
此后很多年再也没有看这座我认为很大的桥。虽然见过几座,尽管很大的桥,但无论高度和宽窄都不能和自己脑海里的桥相提并论。总觉得和小时记忆里的桥相比定然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后来见的比涧河桥高多宽多了。
大概十年后,我又回到了涧河桥,而且每天都要在涧河里来往在桥上经过。站在桥上,不禁为自己先前的固执感到好笑:这算什么大桥!眼前的桥高不过两丈宽不过六米长也就是十几二十步,两旁的水泥柱栏杆已经弯斜,桥上落水的管子早被牛马的粪便堵塞,桥面更是坑坑洼洼凸凹不平,车过了,扬起一股黑尘,哪里有自己想象的那般风光!
桥两头的荒芜被热闹代替,一边是卖刀削面的小饭店,另一边是卖小菜散酒的小酒馆,还有新开张的石灰窑,烧耐火砖的小砖窑,横七竖八交错杂乱的电线,把晴朗的天空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碎片,空气里散发着刺鼻的硫磺味,再远处还竖立着高大的烟筒,那是新建的炼铁厂,从山根到涧河桥排将下来,认真数数不少于20只。而原来裸露在河道里的石头已经变成成蜂窝状的铁渣,白白的泡沫一样的水渣在涧河里肆意流淌着。俯身看看桥下,桥墩紧靠西边的那个桥洞里都住上了人,那是一个小买部。
那时,每天在桥上走过,对老桥却熟视无睹了。后来我又离开了涧河离开了涧河桥,离开时那老桥是什么样子竟然不甚分明了。
直到昨天,知道老桥塌了。今天一朋友在西边县里下来说,涧河桥两边村民修了便道,过路费西边二元,东边二元,老桥临终还给乡亲们造福,我不禁高兴起来,多亏它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