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霖铃
作者:毒品时间:2025-04-18 05:53:39热度:0
导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有这样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就是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替她们填词作曲,徘徊于温柔华美间,一派浪子作风。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这是一个不得志的文人,却顽皮起来,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正如南宋叶梦得所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每每读起来,都有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这是一个秋季傍晚,骤雨初歇,黄叶堆满地,让人不禁想起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悲戚之情溢于言表。秋季的蝉,已经快到了生命的尽头,再没有夏季“居高声自远”的豪情和霸气,而是凄切的悲鸣。诗人词人往往是孤单而不孤独的,你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和人同悲苦着,诗人怎么会孤独呢?但在这个时候,夜幕缓缓而垂,十里长亭上,凄切的蝉鸣,更让人落寞与伤怀。
送别的酒宴摆好,却没有心情来享用,他只想在这里多留一秒、再多留一秒。然而江面的客船,在催促着了。他和她,双手紧握、四目相对、泪眼蒙蒙,万语千言在心头,终难开口。此时应该说什么呢?说“我爱你”太过单薄,说“舍不得”又太无力。此时能够说什么呢?有封建礼教的束缚,有众目睽睽的压力。只能在心里默默感叹,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就此一别,是“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从此萧郎是路人”?
自古以来,离别是最让人伤感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寂落冷清的秋呢?今宵酒醉,今宵酒醒,难道是因为忧愁时酒也变得淡了?厚重芳醇都飘散,只剩下带着酸涩的悲凉。同样是一个酒字,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等豪迈!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算洒脱。而他呢?随船而去,今宵酒醒何处?还不知道。多想像李逸安那样“浓睡不消残酒”;多想像诸葛亮那样“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然而不能。他酒醒的地方是杨柳岸,日暮还没有完全开启,空中的一弯残月,送来拂晓阵阵清风。诗经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见到柳,就会想到留。然而已经离开,何处再留?秦观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去经年,佳人不在,“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拆段,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就是再有良辰美景,又有什么意思呢?纵有满腹思愁、柔情万种,又去向谁诉说呢?
词人不孤独,他可以大我,当他们“执手相看泪眼”时,似乎时间与空间在瞬间凝固了,这个世界,只有两个人,这个瞬间,便是永恒。他可以无我,“暮霭沉沉楚天阔”,根本没有“我”的位置,“我”已融入其中。
我想留下,怕浸染之下,没了灵魂;我想离开,怕酒醒之后,没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