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印度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佛祖为了消除人们的疾苦,就从人间选择了100个自以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写完后,佛祖说:“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结果,这100个人交换看了
印度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佛祖为了消除人们的疾苦,就从人间选择了100个自以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
写完后,佛祖说:“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结果,这100个人交换看了别人的纸条之后,个个都非常惊奇。过去,总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现在才知道很多人比自己更痛苦,还有什么消沉的理由。
其实,人的幸与不幸,重要的不是事件个体本身,而是来自于外在的对比。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中学时代物理课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基准物体作为参照。就好像在公路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的前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试说明这两句歌词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在这里涉及到竹排、青山等物体。在第一句话中,观察的对象是“竹排”,若以另一物体“青山”作标准,竹排是运动的(江中游),青山就是参照;在第二句话中,观察的对象是“青山”,若以另一物体“竹排”作标准,青山是运动的(两岸走),竹排就是参照。我们哪个时期的老师,不会贴近时代的气息,给留下这么生动有趣的课后作业。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外甥女,她的老师在授课之余是以此为题,让学生根据所理解进行了不再枯燥的阐述。从运动学范畴,要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似乎不是这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有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将是不同的。在外甥女之前,也就接受老师当年这样的举例分析。如同“站在上升电梯里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话返回来,这就好比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于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方法方式,这也是种参照。
人的生存,会遇到很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的一切。我想,懂得了参照,总有一刻,不同寻常。于是,要正告自己,人生真的没有一帆风顺,所以有顺境逆境之分,坎坎坷坷是必然的;成长真的是个阶段性过程,因此要在生活中有进有退,学会取舍。有腿的看看无腿的,一只脚的想想没穿鞋的。管它高与胖,还是矮与瘦,苦和甜,酸和辣,纵向比较不好,和不来个横向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