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提起什刹海那块宝地儿,大凡中国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去一片天,如诗如画“海”相连。什刹海呀,关于她的传说很多,关于她的赞誉更美。她建筑风格独特,湖光山色秀美,她的风情万种,她的多彩多姿,她的文
提起什刹海那块宝地儿,大凡中国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去一片天,如诗如画“海”相连。什刹海呀,关于她的传说很多,关于她的赞誉更美。她建筑风格独特,湖光山色秀美,她的风情万种,她的多彩多姿,她的文雅厚重,她的梦一样的美丽,让多少人留恋在她的臂弯,徜徉在她的怀抱。什刹海,从开始修建至今,受到了热爱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保护与传承,然而其间经历多少风云变换,艰难维护,这其中的故事数不胜数。近来市政府为了弘扬北京文化,把什刹海演绎成为一台戏曲,让热爱老北京城古典文化的人们观赏,恐怕不是人人皆知的了,这部戏就是中国评剧剧团出演的《什刹海》。
在述说这部戏曲之前,还是要说一说这片建筑文化载体的独特性。什刹海,因其临近皇城,环境优美而成为达官显胄们安居的首选之地。据说清朝入关后封了四个世袭罔替亲王,其中就有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三座王府建在这里。这些王府官邸差不多演绎了大半个中国近代史和半部清史;鼓楼、钟楼坐落于什刹海的东北岸;也是北京庙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这里历代居住的名人有:关汉卿、梅兰芳、张之洞、郭沫若、宋庆龄,因而她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这些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什刹海也阅尽了人间喜怒哀乐,荣辱悲欢,事态炎凉,悠悠岁月把一湖春水也演绎了尘世的繁杂,什刹海有述说不完的苍茫故事,演绎再演绎。
由于什刹海的超历史文化性,前几年终也抵不过商业化的袭击,酒吧,佛吧等等各种吧层出不尽。这里曾一度成为商业街区灯红酒绿的前沿,小吃店,服饰店等名目繁多的小店很多,前些年我这个俗人很喜欢逛那里,皆因为那里既能观赏古典唯美又能享受廉价小商品的购物欲,白天,这里雅俗与共,清浊同赏,倒不失寂寞人可以去的好地方,夜晚,什刹海的灯光就是一道霓虹。后来据说由于利益的驱动,这道霓虹一度成为红灯区,中国人犯了不是左就是又的老毛病,什刹海一湖碧水变得浑浊不清。如今为了还原什刹海的原文化,国家把什刹海划为非经营区,前不久我在她旁边驻足,还能看到一袭古典旗袍,却带着神秘面纱的歌厅,静静矗立在潭水旁,那些被游客簇拥着的小店铺们也早已关门大吉。什刹海恢复了其生态、旅游、文化的宁静氛围,再也没有了往昔的喧哗声。
我心目中的鸦儿胡同,烟袋斜街,应该是以平民化的商业街形式出现在我脑海里,如今,也成了默不作声的高官贵胄,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就像北京的高价房一样,什么都需要政府的这只大手,大手一出,一切高调当然就戛然而止,什刹海,这个美丽的高雅音乐有些曲高和寡了,与往昔相比,显然失去了很多。
再说这文化部花巨大心血宣扬的评戏《什刹海》,是以关汉卿第六代嫡传关家旭为主人翁而演绎的一场雅文化与俗文化的较量。当年恢复高考后的关家旭作为返程大学生在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他居住的老北京四合院据说是关汉卿旧居,文革结束后国家支援了他一笔修缮资金,目的是恢复这座老四合院的文化原貌。但是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交锋毕竟是那样尴尬,大学毕业后的儿子和儿媳没有工作,选择了自主择业,这首先不要说文化与抱负,维持关汉卿第七代传人的血脉延续是头等大事,赚钱是硬道理,儿媳要在四合院里开歌厅,老公公则要在四合院里开紫檀木家具展厅,歌厅与展厅演绎了一场家庭的悲欢离合,最终展厅战胜了歌厅,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传承,故事皆大欢喜。然而,最终让人唏嘘的是,关家旭开展厅的背后仍然另有隐情,他在别院另租店面进行紫檀木销售。在关家旭看来,紫檀展厅与关汉卿文化都是高雅的,四合院可以开展厅,他这个文化名人的行为终于契合了国家的要求,似乎高雅得地道了。然而展厅却充当了吸引客商的导引,开展厅是面子,而紫檀销售商铺则才是里子。
《什刹海》故事结局令人深思,看似紫檀展厅高雅如轻云出岫,歌厅如下里巴人,实则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都没有脱了商业道白的窠臼。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离开人性片面地谈高雅文化,一切似乎那么牵强。
美丽的什刹海,素有西涯八景之称的什刹海,我期待着你碧绿如西湖的春天,我期待着你繁华入侵化的夏季,更期待着你温婉如洞庭的一片秋景……但愿随着城市的发展,你能真正恢复那决胜第一处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