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外传(十)
作者:雕素时间:2025-04-19 10:49:21热度:0
导读:李白怀才不遇,离开长安,情绪颇有些沮丧。他忽然想起当年的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倍受艰辛,也一样的不得意。曾经有一个叫接舆的楚国狂人,一边唱着歌一边漫不经心的从孔子身边走过:“凤兮凤兮
李白怀才不遇,离开长安,情绪颇有些沮丧。他忽然想起当年的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倍受艰辛,也一样的不得意。曾经有一个叫接舆的楚国狂人,一边唱着歌一边漫不经心的从孔子身边走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亡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啊凤啊,你为什么这样傻呢,过去的已不可挽回,但未来还是可以把握的呀,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太危险了。李白想,自己现在的境遇不是和孔子当年差不多吗?他忽然想开了,于是狂笑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在嘲笑孔子还是自我解嘲,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狂笑之后他的心情到是好了许多。他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之旅。
李白一路走来,但见满目疮痍,“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景象不是和春秋时期,战乱频起,百姓流离的状况一样吗?然而他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这场战乱的发动者,却是一向为朝廷宠信,被杨妃认作干儿子的安乐山,这世道还有什么可以相信呢?他在问自己,同时想起了春秋时期那些不甘亡国的侠士,如荆轲,如专诸。想起他们为了国家,慷慨赴死的精神和勇气。“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现在国家不是也需要这样的壮士吗,而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想着有那么一天,能够横刀跨马,驰骋沙场。他此时的心情,可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当他迷茫之际,永王李璘找到了他,从此他成了李璘的幕僚,为平定安乐山南征北讨出谋划策。“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他终于觉得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可谓意气风发。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成了皇朝更迭的牺牲品。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不久,李璘起兵东下,想和李亨争夺帝位。最终李璘兵败,李白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捕入狱。总算是有人为他求情,留住了性命,被判流放夜郎。这使他想起了当年王昌龄获罪流放时他写的诗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今自己也踏上了王昌龄之路,而且也是流放夜郎。真是世事难料,李白的政治梦想从此彻底破灭。他心灰意冷,不由得起了思乡之情,“蜀中曾闻子规啼,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就在这“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子规啼声中,他在想,象夜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蛮荒之地?
正当他愁肠百结,“一叫一回肠一断”的跋涉在走向夜郎的途中,忽然在白帝城接到了朝廷的赦免诏书。喜讯竟来得这么快,是他始料不及的,他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立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种重获自由的心境在诗中表露无遗。
李白的政治生涯几经沉浮,终于造就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他晚年飘零困苦。据《旧唐书李白传》记载:说他“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但也有人说他是溺死的,不过人们总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学者安旗在《李白纵横探》一书中,神奇美妙地描绘了李白临终的情景,他写道:“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此时,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明!多么诱人!……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船夫恍惚看见,刚才还邀他喝过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波逐流去了,去远了,永远地去了。”的确,多少年来人们宁肯相信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唐代大诗人,是跨着鲸背仙游羽化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