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我的父亲有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般形象:古铜色的脸饱含日月的沧桑,车辙般的皱纹里雕刻着生活的艰难,犁耙似的双手昭示着一生的劳作。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厚道、善良、一生吃苦耐劳、饱受贫苦的农民。父亲
我的父亲有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般形象:古铜色的脸饱含日月的沧桑,车辙般的皱纹里雕刻着生活的艰难,犁耙似的双手昭示着一生的劳作。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厚道、善良、一生吃苦耐劳、饱受贫苦的农民。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民不聊生的二十年代,八岁时,爷爷去世,奶奶带着父亲艰难度日,为求一口饭吃不得不从小就给有钱人家放牛羊、做杂工,饱尝童年的辛酸和凌辱。也许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的磨练吧,父亲一生勤劳,一生养育八个儿女,牛一般负重前行,不曾停下劳作的双手,不曾有一声苦累的抱怨。
我家几代生活在大山里,父亲兄弟三个,父亲上有兄下有弟,当三兄弟都成家后,共同在大山里的四合院里生活。大伯掌管家务,家庭的收入与支出都大伯说了算,父亲和三叔只管劳作。在这个大家庭里,父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从来不计较自家的所得多与少,吃亏与占便宜。尊重长兄如父,爱护弟弟若己,与大伯和三叔非常和睦。父亲这种厚道的人格成为我后来做人的准则。
随着人口的增多,三兄弟不得不分家另过。我家人口最多,兄弟姐妹八个,父亲是全家生活的顶梁柱。与大伯和三叔相比,父亲肩上的担子最重,为十口之家付出的辛劳最多。吃穿问题是全家最大的问题。春天,父亲带着哥哥姐姐们,辛勤地耕作着,在山边地角开荒种地,尤其种一些南瓜、土豆、豆角之类蔬菜,“瓜菜半年粮”,能够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填饱饥肠。像南瓜、豆角这类蔬菜,不须有很大的地方,在山边、在地角,只要点上种子,能够成活,就只管收获果实。这是山里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农闲时,父亲带领兄弟姐妹寻找山里能到山外换钱的山货,如打山柴、刨药材、采山杏,采蘑菇、采野果等。父亲为养家糊口奔波着、劳碌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山梁上有他踏出的小路,山外集市上有他奔波的身影。
儿大要成家,女大要嫁人。
大山里娶到媳妇是艰难的。大哥二哥到山外娶媳妇成家,需要盖房子,需要付彩礼。在农村,娶媳妇盖房子,作为一个贫苦的农民,需要父亲多少汗水多少辛劳啊!可是父亲总能扛起这份艰难和责任,总是用他勤劳的双手盖起房子送上彩礼。四个儿子,娶妻盖房那是父亲一生的债务。这就是中国的父亲,可以为儿女付出一切而不顾自己的劳累与艰辛。
两个姐姐嫁到山外,父亲不曾要任何彩礼,因为家里贫穷不能陪送什么,只需要亲家给一些女儿结婚嫁妆即可。父亲没有借女儿出嫁而发财,父亲的开放和无私又是多么了不起。
我八九岁光景,当我能够为这个家干些什么的时候,父亲把我寄读到山外姥姥家去读书。我是山里唯一去山外读书的孩子,并且辗转多处,使我的读书生活得以延续,以致我后来考上学,成为国家人,享受到读书人的荣光与体面,都来自父亲的眼界和父亲付出辛劳汗水。父亲的大恩如天,功德无尽,我该怎样报答呢?
由于林区管理的需要,我们举家搬迁到山外,融到生产队这个大集体中。
父亲在生产队里承担了放牛的任务。每当春耕结束,夏季来临,牛群就要赶到大山上放养,夜晚把牛群集中到某一个地点,第二天再来到山上清点寻找,把牛赶到青草茂盛的山洼,并且山势不陡峭、牛不易摔伤的地方,附近还要有水源,防止牛群因找水源而走散。哪头牛什么时间产仔,哪头牛得了病,哪头牛好离群索居,哪头牛好与邻村的牛群相互顶架,父亲都了如指掌。每当哪个母牛要产仔,父亲总要守候在一旁,然后将牛犊抱下山。父亲数十年如一日,风雨不误,每天与大山在一起,与牛群在一起,中午吃着玉米饼,喝着山泉,睡在树荫下,不辞劳苦、耐心持久地重复着自己的放牛生活。由于父亲的精心、不辞辛劳、经验丰富,生产队的牛群不断壮大,个个膘肥体壮,深得乡亲们的称赞和好评。
父亲每天上山放牛挣了工分,还每天担回来一担柴,解决了全家的烧柴问题。所以,那时我放学后,到山口接下山的父亲是我生活的重要的内容。有时,太阳都沉入西山了,月亮升起来了,还不见父亲的踪影,那时的我多么希望父亲从山口出来呀。那时我在想:披星戴月的父亲啊,您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您什么时候能结束这劳苦的岁月啊?每当我接过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父亲的柴担,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沉重和辛酸,我该怎样拯救父亲牛一般的苦累?
父亲有一手编筐编篓的精湛手艺,什么笼框啦、花篓啦、草筛子啦、粪箕子啦等,几乎所有农家用的筐篓,父亲都会编制,并且非常的精致、美观、耐用。无论是三九寒天,还是六月酷暑,夜晚,总见父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编筐编篓,我睡时在编织,我醒来还在编织。他在编织生活的梦想,他在编织心中的祈求,他祈求明天早早赶到集市,换回柴米油盐,而不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人没收他的筐篓。
父亲用他勤劳的双手过着农村普通的稳定和幸福的农家日子。
父亲忠厚、老实、真诚、和善,乐于助人,村邻们缺东少西,求钱借米,只要自己能帮上忙的,从不拒绝。所以,父亲在村里乡邻中间极有人缘,有很好的口碑。从小到大,我从来没见过父亲和谁吵过架翻过脸,即使我们兄弟姐妹在外吵架,也总是指责我们的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信奉一个理儿:老实人常在,吃亏是福。今天,我应该感谢父亲,他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传承给了他的后代。
在庆祝粉碎“四人帮”的锣鼓声中,恢复高考的喜讯也传到了小山村。父亲没等我从外面的劳动工地回来征求我的同意就到大队给我报了名,父亲欢天喜地告诉我,不要干活了,找出书本,抓紧学习吧。我知道,八九岁就把我送到大山外亲戚家读书的父亲,无时无刻不希望八个儿女中能有一个有出息、有作为,能够光耀门楣的。我是他的希望,是他心中的期盼。然而,我却落榜了,父亲没有责怪,他只是坐在炕头上不停地默默的抽着旱烟袋,心中期望的灯灭了。后来,我苦苦挣扎、披星戴月地追求,终于让父亲心中的灯亮了,换取了一张标志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入学通知书。父亲虽然不识字,但是翻来覆去看着这块纸片,此时父亲的喜悦远胜儿子的喜悦。
当父亲两个最小的女儿出嫁有了家庭,最小的儿子也给娶妻成家的时候,当八个儿女都成家立业的时候,当不再需要拼命养家糊口的时候,当父亲完全可以享受幸福的时候,他病倒了,并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