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所谓的代沟也无非是由排挤异龄人的心态所自行划分出来的年龄等级结构。说是代沟,可也并非真有难以填平的心壑隔横在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只是在这道虚拟的沟前、沟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掘大了它的宽
所谓的代沟也无非是由排挤异龄人的心态所自行划分出来的年龄等级结构。说是代沟,可也并非真有难以填平的心壑隔横在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只是在这道虚拟的沟前、沟后,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掘大了它的宽度和深度。
“生活蓄往事,日月潜阴阳”正是这样的朝晖夕映、春秋代序一起催促着时间的脚步、推动着人类的历史和发展进步的啊。须知道:这个美好的世界是由老年人和青年人一起创造的!他们在年龄的“晨昏线”有着彼此和谐的衔接,那是青春和迟暮的深情拥抱,也是父与子必然的继承。如果脱离和超越了这条“晨昏线”,那么社会就要呆滞不前了。也就是说,没了老年人,人类就会失去了可以回顾的历史;同样没有青年人,人类就没有可以值得展望的将来!这就好象一项巨大华丽工程,即要有稳固的基础又要不拘一格和独具匠心造型,只有这样才能在我们现在所看不到的将来竣工出一座能让人类长治久安的福乐塔。如果基础和建筑材料之间没有了密切的黏结,这座塔如何继续搭建下去呢?
如此看来,这道阻碍着年龄段之间沟通的代痕是非补救不可的!但如何补救起来却成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这是因为青、老年人在性格上有着很大的迥异。正如梁先生在《少年中国说》所罗列出来的那些鲜明的对比,他已把老年人和少年人的性格优劣剖析得够深刻了的。可我认为这之间并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而且还存在着许多有利的互补,如水溶与土,土减慢了水的蒸发,水增加了散土的稳固。
回顾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老一辈人受过的苦难远比少一辈所遭受的苦难多,这是无疑的!所以老人总有所可以值得思的“既往”。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他们苍老的心头上烙下了鲜明的冬印。“思既往”的过程,那是人类返祖思源的心灵的回归,忘本不是人类的本能,否则人岂不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浪子,连流水都不如了!也正因了这归,老一辈人同少一辈相比,才能够保留下来更多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下去的生活与事业的创造和开发所必备的法宝。可话又要说回来,少一辈的人如果完全重复着老一辈人的生活苦难,那么先人的艰苦奋斗也就没有意义了。社会绝不是按照神的旨意来发展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那道衔接的“晨昏线”上,老一辈无私的捧奉出了他们所栽种的果实让后一辈的人来享用,这是人类所独有的美德。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老年人忧虑有着他们忧虑的道理,如同诗人白居易所说:“世间好物不牢坚,彩云易散琉璃脆”老年人的忧虑正是因为他们看惯了太多了的破损的美丽,明白了世间没有恒久美丽下去的事物的道理。所以或许因此,我极为欣赏老年人的皱纹,那是经验的撰文。在这一点上,我与余秋雨先生有着共同的见解:“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老人的皱纹像是用来见证历史的废墟,将人生的成败,时世的兴衰一一记载。不要以“老古董”这个贬义的词汇来咒骂老年人,那是我们未来的性格的缩影。同样,老年人也应该理解青年人的性格特征,因为你们也同样年轻过的啊,少忧虑、多行乐,那是你们在受孕时间的过程中所再生出来的自己希望的投影!没有朝晖明丽的清晨,生活不也就没明朗的希望的光芒了吗?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的厌事心理可以抵挡住来自各方各面的形形色色的生活诱惑,以至不至于轻易放弃和改变自己的生活航道,为自己驻守了一座坚实的灵魂的堡垒。可一味的驻守着有限的城堡,将如何去开疆阔土?新的发明和创造也就更成妄谈了。如果是开通的老人,那他一定会说:“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后辈们去完成吧,我们将在城堡中为他们提供丰足的后勤!”
你看,这道微不足道的代沟不是很容易的就填平了嘛!不要总有意来夸大“代沟”障碍了吧,难道“敬老爱幼”不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所遗留下的古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