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第一次见到他,我兴奋的奔向他的怀里,但是他的肩膀却稍稍有所倾斜。我于是知道,我是带着宿命而来,必定带着伤痛离去。这是一个女人对我说过的话,听的时候蓦然伤感。心疼是她的感情,明知沦陷却还要义无返顾。
1、
第一次见到他,我兴奋的奔向他的怀里,但是他的肩膀却稍稍有所倾斜。我于是知道,我是带着宿命而来,必定带着伤痛离去。
这是一个女人对我说过的话,听的时候蓦然伤感。心疼是她的感情,明知沦陷却还要义无返顾。相比之下,反而觉得自己对待感情的方式不够认真。或许我的谨小慎微,对任何事情总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我没有过轰轰烈烈的感受,总是在事情发生的瞬间倒退。
现在是这样,以前也是如此。
总是习惯了封闭的自己,看世界的眼睛放大瞳孔,空无一物的麻木与空虚。于是感觉寂寞。以前会很张扬的说出口,我很寂寞,这是真实的想法。现在不了,学会了隐匿的自由。对,就是自由。我心底坚持着外人不能理解的东西便是对自由的向往。
一直不习惯被世俗所束缚,捆绑的滋味便如独自面临一所空屋,找不到出口,逐渐的连呼吸都有所困难。我所拒绝的,便是这些。
高中的时候喜欢跟同学打架,相信血带给心灵的快感。我坚持着这些一味的信念,把它们融入我的小说。经常可以在文章中看到,猩红色的血蔓延着死亡的气息这样绝望逼嵌入骨的话。
不记得在哪里听谁说过,人类的终结只能是死亡。为自己盖一座坟墓要多久,或者走向盛大的埃及法老式的壮观与悲哀。死亡只是一次盛典,过去了便如轻烟般消失贻尽。继续思考,如此说法死亡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想起《死亡阴影》里岩生回答季锋关于死亡的话题,她说,我没死过,不知道。想来开始悲伤起来,世间事情若都要去实践体现一次才能知晓其中痛痒的话,那人类要做的事情就不仅仅是生存。
那还有什么?
路遥用他的《人生》曾试图解开这个迷题,但他所能做到的也只是继续思考。很遗憾的是,他的思想终止在他最得力的年龄。无数次的想过,若路遥不死,这个人生的迷题是否真能被他破解。但是他死了,答案,未知。
再次回到了同一个话题,世间事情必须要真实实践体会才能知晓最终答案。
那么村上春树呢?或许我只是单纯喜欢他的文字吧,至于思考,我想他做到最精彩之处便是在读者意犹未尽的时候突然给一句莫名其妙却又颇有见解的话,如,世界仿佛一堆皱巴巴的干狗屎。
世界是一个永远无限制运动着的圆球,人类的思考却只是单薄的一张被渚满空气的纸,弹指既破。
那么我们小心翼翼维护着的深刻思想,便是永远无限期的被世界摔开,抛弃。如此黑暗的想法,倒给了自己的灵魂一个释放的空间。也许大家都没必要为这个无意义的思想去争斗,生活摆在面前,我们毫无旁怠的选择继续。

2、
我用撕心裂肺的方式想走进你的世界,你的回应却只是一句,请你离开。
很多次想写一些关于温暖的话题,但是搜遍整个大脑却找不到关于温暖的蛛丝马迹。我把我的思想融化在我的文字中,带领着大家一起帮我思考。很可惜我至今没有遇见一个真正我所谓的读者。这是写作人的失败。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你总是继续这些阴暗晦涩的文字,难道你的生活没有光明?看到如此留言的时候我总是漠然对之。只要他或她能用心一点,带着思考的方式去读我的文章,那他(她)也就是在解读我的灵魂。阴暗晦涩的尽展露在表面,而我真正想表达的却是我所能幻想的美好故事。
我的文字像杂草一样疯长,需要一双手理清楚它们。事实上,那双手不必唯美,只要善于勤劳便可。

3、
作品的语言营造的气氛无论颓废绝望绚烂激情都是美的,我一直喜欢海子的语言,现在你有被他附身的感觉。——一个网友的留言
高二的时候,我是真正的桀骜不逊。所谓的课堂,不过是昏昏欲睡的地方。经常看书写字,最多的还是旁若无人的睡觉。
直到有一天,被老师叫起来。心中愤怒,我最讨厌别人在我睡觉的时候打扰。于是跟老师在课堂上吵架以至到后来的恶语相向。结果是被开除。
时间停止在被开除的那个瞬间开始暂停,一切脚步像是被什么东西突然定格。这些或许只是我的想象,时间本是永恒不变的行动着,沉溺的只是我。灵魂邋遢的人总是感觉这个世界的并不公平。我是如此,于是我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是用恶毒的眼神去寻找和发现。写到恶毒,身体不自觉的颤栗一次。虽然是事实,但要真实用文字描述出来,便感觉到它的恐怖。这一种力量经常蔓延全身,像是一颗长长的水草,把我捆绑住无法挣脱。
这种感觉后来被我深刻的记录在《迷雾森林》中。而真正使我发现这种隐藏在我体内有着恐惧力量的却是安妮宝贝。我一直感激这个相信宿命女子所带给我理智的思考。也是从此,我的灵魂才从那次的停滞之后出现了短暂的爆发。
当然,一切只是一场华丽的柏拉图。也是我最深刻的心灵自慰。
有一段时间我离开了网络,在现实中寻找。依旧的茫然无助。这样的状况体现在我学做生意上。不喜欢对一些细小的事情斤斤计较,于是我毫无疑问的做了亏本的买卖。直到那时刻,我才终于明白,文人特有的思想是不能与现实挂钩的产物。文人必须学会自欺欺人。
于是我瞒了整个世界转了一圈再次回到网络,而这次逃离终究没能使得到或者发现什么。反而使我原本聪慧灵巧的双手失去的它写字的原动力。它开始笨拙起来。
有朋友说,我还是喜欢你以前叙述故事的方式,虽然过于偏激,但至少有着刺痛骨髓的冷。而现在你所写出来的文字让人有一种不适应的温暖。
很想回答,我也想找回当初所拥有的感觉。但是没必要,一切就像是一场梦魇。清醒之后,也就失去梦魇所带来的痛苦或者欢乐。
而我的手,毕竟聪慧灵巧过。

4、
无声的呐喊撕心裂肺,可是没人听得到。
《诗人都该死》,自我感觉较之《死亡引导颓废》更胜一踌,虽然同样颓废晦涩的题材,但至少在前者的身上加诸了我更多灵异的思想。不是自我标榜什么,也没必要。我的文字的好或者坏我都没必要去在乎。我所在乎的只是那些用文字所跳动的思想。
而我想知道的却是文字是否真能代表一个人的灵魂,仅此而已。若还有其他,便不是我所能描述的东西了。
活着即在等死,很多时候都在思考这句话的真实性。我是个懒散并且健忘的人,有时候翻看自己曾经的故事,总感觉模糊,并且暧昧。但是我却能深切的记住那些能够使我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