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成语
作者:国谟时间:2025-03-31 07:33:35热度:0
导读:成语是由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或短句构成的。我国具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作为语言主体的汉语历史悠久,所以成语也特别多。鉴于昆虫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成语的形成中,昆虫必然有
成语是由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或短句构成的。我国具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作为语言主体的汉语历史悠久,所以成语也特别多。鉴于昆虫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成语的形成中,昆虫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据初步统计,在目前已有的成语中涉及到昆虫的成语有200余条。
在成语中涉及的昆虫种类约有12个目20多种。比如辞源上所述,蜻蜓点水,蜻蜓飞行水面,尾部触水即起。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之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宋晏殊珠玉词渔家傲:“嫩绿勘裁红欲绽,蜻蜓点水鱼游畔。”后以喻治学不深入,浅尝辄止。蜉蝣之命,形容寿命短者数小。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三国吴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下蜉蝣之羽:“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随雨而出,朝生而夕死。”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八:“齐莊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抟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明缺名四贤记传奇解绶:“劝恩抬桩声作哑,休得要螳臂当车。”螽斯衍庆,螽斯为虫名。食农作物,其害不如蝗虫类之甚。参阅本草纲目四一虫三季虫。诗周南螽斯篇,本谓后妃子孙众多,以篇中一章有“宜尔子孙振振兮,”二章“宜尔子孙绳绳兮,”三章“宜尔子孙蛰蛰兮”句,以螽斯之多而成群,比喻子孙之众。后遂常用为祝人多子多孙之词。三国志魏高柔传请罢与作简后庭疏:“臣愚以为可妙简淑媛,以备内官之数,其余尽遣还家,且以育精养神,写静为实。如此,则螽斯之徵,可庶而致矣。”先驱蝼蚁,蝼蛄与蚁。常喻微贱的生命。莊子列御寇:“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史记六六伍子胥传赞:“何令伍子胥纵奢俱死,何异蝼蚁。”蚁穴溃堤,同“蝼蚁”。淮南子人间:“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群之星,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作“蝼蚁”,汉书六二司马迁傅报任安书:“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注:“蝼,蝼蛄也,蚁,蚍蜉也。皆虫之微小者。”蝉衫鳞带,薄纱制的衣服,有文采的衣带。指华丽的服装。唐温庭筠集舞衣曲:“蝉衫鳞带厌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元诗选陈孚玉堂叶春日游江乡园(一作小城南吟):“蝉衫鳞带谁家子,笑骑白马穿花来。”蟹匡蝉諉,礼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成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諉,非为蜂设。以譬成人兄死以畏于子皋,为兄制服,服是子皋为之,非为兄施。宋苏轼东坡志林二:“蔡延庆所生母亡,不为服久矣。闻李定不服所生母,为台所弹,乃乞追服,乃知蟹匡蝉諉,不独成人之弟也。”扪虱而谈,虱,寄生于人畜身上吸血的昆虫。有头虱、衣虱,毛虱等数种。淮南子说林:汤沐具而虮虱相互,大厦成而燕雀相贺。比喻寄生作恶的人或事。参见“虱官”。二、置身;唐韩愈昌黎集六泷吏诗:“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
从起源上看,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或是典故性的,更多的是人民口中常说的习用语。如《蝶粉蜂黄》,出自唐?李商隐《酬崔人早挴有赠兼示之作》诗:“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深额籍蜂黄。”后即以蝶粉蜂黄称妇女妆扮笑容。《囊萤照读》形容刻苦攻读,勤奋好学。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而《南柯一梦》则比喻一场空喜或泛指一场梦幻。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倚着槐树醉卧,梦里当了大槐安国南柯的太守,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80岁寿终,惊醒后发现大槐安国就是自己住宅南面大槐树下的大蚁穴,南柯郡就是槐树的南枝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等四十二回:“宋江大叫一声,却撞在神厨内,觉来乃是南柯一梦”
虽然与昆虫有关的成语现仅200余条,与近18000条的成语总数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由此已可见昆虫对人类语言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