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从小城繁华的大街折进宁静的小巷,古城墙绵长的身影,引领我缓步前行。这座千年的城垣,在澧水北岸静静的矗立,斑驳的墙体,镌满了岁月的沧桑。城墙的对面多是老旧的民居,几经修葺,泛出了新貌。走过几间错落的小楼
从小城繁华的大街折进宁静的小巷,古城墙绵长的身影,引领我缓步前行。这座千年的城垣,在澧水北岸静静的矗立,斑驳的墙体,镌满了岁月的沧桑。
城墙的对面多是老旧的民居,几经修葺,泛出了新貌。走过几间错落的小楼,近到一处凹陷的住处。一棵不知名的大树耸入云天,张开博大的怀抱,把一间旧居掩藏在致密的绿盖之下。破漏的屋顶,倾斜的墙垣,仿佛在诉说一段古旧的往事。人去楼空,物是人非,若不是那扇熟悉的门楣,我几乎和老屋难以相认。
这是祖母的故居。从我记事起,她便住在这里。三十年代和祖父从江西逃难到湘北,便扎下了根。祖父在五十年代积劳成疾,撒手而去,祖母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拉扯大。她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小城的老辈们,无人不知,只是他们大多已不在人世。我们这辈众多的堂表兄弟姊妹,除了我和哥哥,几乎都是祖母养大的。真难以想象,那样贫瘠的年代,仅靠着这间低矮老屋的庇佑,祖母瘦弱的身骨,是怎样将成群的儿孙哺养成人的。
我从小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在懵懂的年月,一直以为祖母没有带过我,意识里对她比较生分。每次去祖母家里,总是不太情愿,感到自己是个外人,这个阴影,直伴我到少年。稍大,听长辈们说起,我出生后,祖母育我到一岁,因为家里孩子实在太多,顾不过来,那时外婆手头空闲,才商量把我送去的。然而,没有长期在一起生活,那份亲情,在稚嫩的心底,总觉得不如外婆浓稠。
记忆中祖母的屋子,是狭小而整洁的。门前一小块地坪,偏角有一眼地漏,上面是青石镂刻的盖子,用来沥水。西厢是一间灶房,后来因为人口增加,在东厢又另修了一间,这样,原本局促的前庭,愈发显得捉襟见肘了。然而,即便如此,丝毫没有捆住祖母布满老茧的手。在拥挤不堪的院子里,她竟然还能从容的养上几只母鸡,在城里头,这是不常见的。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她,大约是感到剩菜剩饭弃了可惜,又或是为偶尔可得几枚温热的鸡蛋而感到欣慰吧。后来,等儿孙们一个个都出去了,老母鸡又成了她解闷的伴儿。还记得,祖母端坐在堂屋的木椅上,朝着门外的鸡嚷嚷,不准它们踱进屋来,其实,那会儿,母鸡们正在太阳地里打着盹,没有招惹她。祖母这样使唤,大概是身边没有一群可供她唠叨的儿孙了。温顺的鸡,是她晚年用一辈子也改不掉的江西口音交谈的孩子。
小学不久,我就随父母离开了老家,来到现在居住的城市。每逢假期,回去探望,祖母总是欢喜异常。人还没进屋,她早已起身,进到灶房忙碌去了。堂屋的窗子和灶房是相通的,能够望见她的背影。那时候,祖母已经年近八旬,身板却矫健得很。她麻利地朝沸开的锅里打落几个鸡蛋,刨花熏燃的火苗在锅底愉快的窜动,不一会儿,一碗香喷喷的荷包蛋就端了上来。不容我推辞,祖母要看到我连汤都喝完,才肯罢休。她打的荷包蛋,不老不嫩,滑润可口,自然是讲究了火候的,只是我从来就没有见她自己享用过。祖母在世的好多年,对我这样的境遇,从来不曾更改。
高中,父亲把我转回老家的学校。在那一段时间,我才真正和祖母亲近。我平常住在学校对面的外公家里,而祖母总是盼我常去。每每去了,她定会要多做几样菜,留我住下。走的时候,常要送出老远,殷殷的嘱咐常来。那时候,祖母的身边只剩下堂弟非亚,那是她带大的最后一个孙儿。每每我们打闹,祖母总是叨念他的不是,生怕我受了委屈。或许,她是对没有把我带大心存亏欠,总在能抚慰的时候多一些偏袒。
那时,每晚要到校晚自习。因为外公家近,一般每周只有一两次去祖母家,而且多半是在深夜。去的每个夜里,淌过昏暗的街灯,近到佝偻的老屋,隐约的灯光从虚掩的门缝里筛出,我知道,那是祖母殷切的等候。轻轻地推开房门,她总是静坐在那张铺满棉垫的木椅上,或是和衣靠在老旧的床头,没有一回是眠去了的。从学校到祖母家,大约要步行半个小时,有时候说好了去的,一懒惰,就忘了。有一次,硬朗的祖母受了风寒,后来才从堂弟口里得知,是寒冬里彻夜的等候,让年高的祖母受了凉。那一刻,我才知晓,每一个失信的夜晚,那扇半掩的门,总是为我长久地敞开,期盼和担忧的灯光,总在每个长夜里静静地流泻。
祖母一生艰苦,一生劳作,生活的凄风苦雨,成就了她一副坚韧的身板,一辈子没有生过大病,晚辈们都坚信她能活过百岁。然而,天有不测,年逾九十的祖母,意外中不幸折了腿,生活再也不能自理了。虽有儿孙和保姆的伺奉,她总是疚心给晚辈带来了负担。在九十三岁的高寿,祖母就像一盏燃尽了松油的灯,经历了三个朝代的风雨,耗尽了毕生的养分,渐渐的苍白下去,再也无力照耀她那满堂的儿孙。
几代人从老屋走出来,如点点星辰,散落在生活的天空。祖母走了之后,老屋无人居住和修缮,时隔多年,早已破败不堪。在寸土如金的城市,老屋至今仍旧遗留在这一处偏隅,是一份值得庆幸的奇迹。那扇门,就象一双慈祥的眼睛,张望着远归的游子,倾听着熟悉的步点,无声地诉说着深厚的叮咛,默念着无尽的牵挂。

2009.8.9